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马未都复郭庆祥:我不靠卖藏品经营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2 12:46:43 |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记者:私人博物馆自负盈亏,能够赢利,也算是一个企业了,你怎么看你的企业家身份?成名之后是否获得了很多新的资源,被你用作商业扩张?比如在杭州开的分馆,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虽然我经营着一个博物馆,有成本有收入,但是我觉得我根本不是一个企业家,我经营博物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传播文化。

作为收藏爱好者,我觉得自己也就算是一座桥吧,在大众和古代艺术品之间的一座桥梁。

对于成名,不谦虚地说,我是有免疫力的。从上世纪80年代,我已经在文学和影视圈非常有名了,名气比现在也不差。

人活着要么为名,要么为利。我已经过了求利的阶段,做私人博物馆不为利,就图名。是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名望。



观复靠无形资产经营

记者:私人博物馆传承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刚才你提到了假使你不在了,它仍然能生存,你会出售收藏品吗?如果出售,会选择哪些藏品?

马未都:虽然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方设法经营博物馆,但是却没有卖过藏品,因为我认为,一旦靠经营藏品为生,那博物馆就不纯粹了。

当然,一件展品也不出售似乎有点儿绝对,我也游历了欧洲众多著名博物馆。这些国外著名的博物馆,每年大约有2%左右的藏品被淘汰,淘汰的目的只是为了腾出空地,以便引入更有价值的藏品,同时能有更多精力收藏最好的珍品。

我想,以后也建立这样的制度,不靠人,而是靠制度每年淘汰出售一点儿藏品,大约也是可行的,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

记者:不出售藏品,观复博物馆怎样经营,靠什么赢利?毕竟收藏是非常昂贵的行为,而且博物馆的日常维护费用也很高。

马未都:收入大致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门票收入和一些赞助,参观观复博物馆的门票50元一张,每一个买票参观的人,都可被视为赞助者;其次是提供服务换回的报酬,因为观复博物馆的名气,许多人找我学习收藏知识,或者希望我们能为他们的藏品提供鉴定,出具证明,这部分服务是收费的;还有一些人,看中了博物馆的特殊气氛,要在博物馆租场地搞活动,这些都可以进行收费服务;再次就是出售有关商品,这些商品并不是展品,而是由展品衍生而来的服装、装饰品、书籍等,比如按照馆内瓷器花瓶图案设计的服装,这样的商品遇到大公司搞活动,往往一订就是上千套,商品上都打上“观复”的标识。

我是想靠“观复”这个品牌来开发商品,我不靠有形资产挣钱,我想靠无形资产经营。

记者:你经营观复博物馆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私人博物馆,距今已经12年了,这期间,凭你的观察和体验,中国的私人博物馆发展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

马未都:从1996年建立到现在,观复基本上是5年一个阶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再到知道以后该干什么了。

最早的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那5年,当时的背景是,国内还没有私人博物馆,人家都认为,办博物馆是国家的事,个人去“掺乎”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最终执照被批准。这5年是我的摸索期,当时经营博物馆,我其实算是在‘玩票’,没想好怎么继续下去,更没想到博物馆会越做越大。

第二个5年中,博物馆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这时,我看明白自己不是在经营一家私人博物馆,而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本该被重视,现在却被忽视的文化,我因此感到了自己在担负着一种责任,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沉重,不再像原来那样自由了,玩票的心态没有了。

现在,观复进入第三个5年,影响力与日俱增,事业也在扩张。观复博物馆杭州分馆、厦门分馆都已经开张,而且,北京的主馆正在计划迁入新馆,面积是现在的4倍,至于租金,已经有赞助者答应赞助。

至于中国的私人博物馆,我想也大致是这样一个历程。

文物像股票

记者:目前国内藏界有种买回外流国宝的冲动,还出了圆明园兽首举牌不付账的拍卖风波,你怎么看“国宝回流”?

马未都:上世纪80年代我就曾参加过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会,当时中国内地很少有人参加海外文物拍卖,我那时可能算是第一人。

现在,更多的人能够到海外参加拍卖,购回国宝,是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的表现。

我认为,国内文物能在国外拍卖行拍卖,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的文物无论在哪里展示都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信息,能够被世界上的大拍卖行拍卖,就证明被世界认可。

所以对这个问题,不用那么执著。打个比方,一个民族的文物就像一只股票,不可能都是你一个人持有,如果流通股只有一个股东,就坏了。文物也是这样,它的重要作用是文化的展示与交流。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