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收藏市场遭遇寒流 2009还该不该出手?
业界红人如是说——
在金融危机影响收藏市场,艺术品成交大幅缩水,当代艺术市场步入低迷之时,依然挥洒自如的收藏家,非马未都莫属。
想知道马未都2008年都在忙些什么,只要打开他的博客,鲜活热腾的文字便扑面而来。自2008年1月9日开博以来,一年中他一日不落,博文内容也无奇不有,解读“囧”流行的原因,调侃各地的如厕文化,品赏方文山作词功力……
而他在新的一 年有些什么新的计划,对当下的收藏市场有些什么看法,本报记者特别作了专访。
马未都的新年愿望:
2009年主要要做的就是写一些专业的书。我希望做大众的事情,尤其是对文化的普及,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另一个特别的愿望是重新盖一个几万平方米的博物馆。
人物素描:
改制让私人博物馆走上新路实现盈利
2008年马未都除了每天忙活博文,在“百家讲坛”做四个单元50多讲的节目,他还使自己的观复博物馆走上了改制的正轨,不仅引入赞助冠名以筹集资金,而且还借鉴西方大学的校董制,将私人博物馆改成理事制度。让博物馆在2008年实现良性发展,不需要“输血”就能够生存了。这个被他戏称为“文物界希望小学”的观复博物馆即将走过12年的历程,从开始设想办博物馆到现在已有16个年头,博物馆地处郊区,附近也没标志性建筑,不好找。但每天仍有许多热情观众,甚至有的不远千里,一睹为快。“总的感觉是文化环境越来越好,文化的需求已成为具体。”
马未都并没有给出自己2008年的经济明细账,但对他来说,2008年是一个丰收年。“百家讲坛”节目、版税、博物馆门票、鉴定业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收入,使好事者将他弄到了作家富豪榜第五名,他也无所谓地照单全收。“原来大家对文化不关注,我的博物馆前十几年都是亏损的,直到2008年才收入大于支出,博物馆进入良性发展。我觉得文化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很多人是坐飞机来参观我的博物馆,这种文化消费中他所获得的快乐,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整个2008年,马未都处处表现了一个老到收藏家的淡定和从容。“这一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一年,我强调收藏的韧性,30多年来都是一点一点去积累我的收藏,为一个目标去努力。”
古代艺术品市场是个“恒数”
马未都看2008年收藏大事件:
古代艺术品市场是个“恒数”
广州日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同时也影响到收藏市场,您对此有何看法?
马未都:我也能感觉到寒意,但艺术品成交大幅缩水大部分指的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品量大,盘子比较大,人为操纵的因素比较多,所以明显出现萎缩,但古代艺术品市场相对要好得多,它是一个“恒数”,甚至是在变小,当代艺术其创作者多是活着的人,它便是一个“变数”,而且这个数是往大的方向变的,尤其当它呈现高价位的时候,比如一个画家过去没有那么勤劳,一年就画个10幅20幅,卖得很好以后,可能一年就画七八十幅了。
广州日报: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收藏热急剧升温,您怎么评价这个收藏现象?
马未都:大众喜欢收藏文化,这很正常。奥运以及奥运衍生出来的很多东西,不是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内容。我国民众的收藏是相对低水平的,按西方人的评价就是“好东西不贵,赖东西不便宜”。
展望2009:盼望从“在途”过渡到“在库”
对于2009年收藏业的预测,马未都认为也不是很乐观。“我认为金融危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下半年才能逐渐好起来,收藏行业也是如此。” 他同时谈到当前收藏界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我们的收藏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所不同,我国的收藏市场基本被炒成了一个投资市场,也就不会太健康。”他认为,西方收藏“在库”艺术品比“在途”的多,中国的收藏品大部分是“在途”,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艺术品消费,买的人不是为了人生的一种艺术享受,只是一个投资品。大部分人持的不是消费观,而是投资观。2008年上海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只谈文化,不谈投资,算是难得一见的现象。
“艺术品之所以被热炒,一旦获得暴利,税收很低,比房地产更难控制,因为很多是私下交易。但艺术品的技术门槛,可以说是最高的,很多人进不来。大家愿意炒当代作品,而不愿意炒古代艺术品,是因为古代艺术品的门槛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