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一场关于艺术与教育的思想盛宴——“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茂教育博览园启幕。这场由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和华茂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研讨会,集结了艺术界顶级学者、专家以及各大媒体,共同探讨了一个直击艺术教育核心的命题:主题性创作如何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承担时代叙事的责任,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拓展表达边界?
润物无声华茂 打造沉浸式美育空间
研讨会在华茂校园的艺术氛围中拉开帷幕。华茂始终秉持“环境育人”的理念,将艺术融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打造“浸润式”美育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这种创新探索吸引了艺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多方力量的关注与参与,如同一簇“星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通过展览、讲座、艺术实践等多种形式,华茂将艺术教育从课堂带向生活、从校园辐射社会,使艺术不仅仅停留在作品上,更融入日常生活中,让艺术在真实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这一跨越时空与学科的美育实践,正是对“主题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推动艺术教育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华茂期待以学校为起点,与更多同行者共筑美育生态,让艺术教育的温度从课堂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名家云集 共话时代命题
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振宇担任学术主持,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华茂艺术教育总顾问全山石教授致欢迎辞。全山石教授以其在油画中探索民族精神的实践,展现了艺术如何传递中国气质与时代精神;徐万茂先生则以“教育是立业之本”为初心,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及即将完工的图书馆等载体,将艺术素养融入全民教育,践行“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的理念。两位教育家虽路径不同,却以无私的胸怀共同推动了美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从历史纵深剖析了主题创作的发展脉络,梳理了艺术创作如何回应不同时代的文化诉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宏则借鉴欧洲艺术史经验,为主题创作提供了国际化的视角。两场主旨发言为研讨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思想碰撞 探索艺术教育新方向
在专题发言环节,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终身委员张祖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景刚、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等重量级学者围绕主题性创作的实践表达、艺术史梳理、教学经验总结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纷纷表示,主题性创作不仅是艺术形式的选择,更是思想深度与情感表达的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需要从技法训练转向思想启迪,培养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表达锐度的艺术人才。
从校园到社会艺术教育的时代使命
此次研讨会根植于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的多年教学实践。作为现实主义艺术教育的重要实验场,创研班聚焦主题性创作的现实使命,致力于探索艺术教育的新路径。华茂紧密结合全山石教授“扎根现实、融合民族精神”的艺术观,通过展览、讲座、艺术实践等形式,将艺术教育从课堂带向社会,让艺术在真实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
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回顾整场会议,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是:艺术教育如何在时代变迁与文化传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答案或许就藏在对“主题”的深刻理解中——它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方式,更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未来,华茂将继续携手各界力量,推动艺术教育与社会美育的深度融合,让艺术之光点亮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