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是一位现居伦敦的艺术家。她对自然和建筑的交互关系怀有深厚的兴趣。她的创作风格受自然启发,尤其关注植物与都市环境间的微妙平衡。她擅长将传统纺织技艺与现代可持续理念相结合,用植物纤维和环保材料将“保护与寄生”的主题赋予织物作品,让自然元素在都市空间中得以延续。还是对生物设计与绿色材料的研究,种种经验都塑造了她独特的设计视角:探索自然与建筑在都市生活中的奇妙共生。她不仅创意丰富,还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正在用纺织品讲述着自然与人类共生的故事。
在罗颖的新项目中,她将主题定为“保护与寄生”。让建筑“寄生”在自然中,这个想法听上去可能有些另类,但实际上却富有深刻的生态含义。将目光投向了我们周围的都市森林——那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和充满活力的绿化墙。她敏锐地观察到,自然与城市空间并非对立,而是一种共生关系。现代建筑中的垂直花园、屋顶绿化、绿墙等设计,正是这种共生关系的体现。这些植物不只是装饰,它们帮助建筑调节温度、净化空气,甚至成为城市中的小小避风港。
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将植物攀附建筑的景象与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的形态结合起来,提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空间交融的设计美学。通过百叶窗等织物设计,她希望让建筑物和光线与自然生态产生互动,为都市人带来一种身处自然的宁静之感。
罗颖的目标是创造出一种功能性与美学兼具的纺织艺术品——一种既能柔化室内光线,又能展示自然肌理的织物百叶窗。想象一下,当阳光洒进室内,穿过她设计的织物百叶窗,光线会被自然柔化,形成温柔的光影。这种独特的百叶窗不仅让人感到放松,还能营造出一种“绿色呼吸”的氛围。
将融入建筑与自然的交互关系,通过织物开孔设计控制光线的通透程度,创造出一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呼吸”的布料效果。设想中的织物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布料,而是一个既坚固又温暖的“自然空间”。透过织物的小孔,阳光洒进室内,让人们感受到植物的影影绰绰,这种设计既保护了隐私,又让人能够拥抱自然光。
为了实现这一创意,展开一场对自然和建筑的深入探索。罗颖研究了野外植物的生长形态,了解它们如何攀附、缠绕,以及现代建筑如何在城市中融入绿植。使用一些独特的纺织技法,比如皱褶、层叠、渐变、透明等手法,以便在布料中呈现植物在自然中的层次感和变化感。
她特别对纸纱和绿色马海毛纱线情有独钟,这些材料的质地让她想起了野外缠绕的藤蔓。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创作出一款“藤蔓织物”,试图展现植物在大自然中蔓延、缠绕的姿态。
除此之外,此作品还采用了一些新科技材质,比如在不同温度下变色的热敏纱线和在不同亮度下产生色彩变化的反光纱线。想象一下,这种织物在冬天是沉稳的色调,到了夏天却变成了鲜亮的颜色——她的作品是环境的回应者,与光影、温度互动,为空间增添了动态的生机。
罗颖深受韩国艺术家Do Ho Suh的影响。Do Ho Suh以轻盈的纺织装置探索空间、记忆与家的概念,他的作品充满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温柔的情感。受到Do Ho Suh的启发,罗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注入了对空间的敏锐解读,探索纺织品如何融入建筑环境,成为空间中“呼吸”的存在。目标是将这种轻盈与坚韧融入纺织设计中,使之既具功能性,又具情感的延展性。她还从户外运动品牌中汲取灵感,特别关注它们在极端天气下对保护功能。
罗颖的创作灵感不仅来源于大自然,还深受意大利建筑师斯特凡诺·博埃里的作品影响。博埃里的“垂直森林”设计将植物直接嵌入建筑中,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空中花园”。这些植物不仅为建筑提供了独特的美感,还能保护居住者免受风沙和噪音的侵扰,为城市生活带来一抹绿色。这种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设计哲学让她深受启发,希望自己的织物作品也能承担类似的功能——既美观,又能在物理和心理上给人一种保护感。
这种跨界的参考与实验,赋予了纺织品新的语境——不仅是材料,更是建筑环境的一部分。罗颖在作品中注入了这些参考,拓展了纺织艺术的边界,探索纺织品在空间中的表现力与功能性结合的可能。
罗颖的作品不仅是纺织品,更是艺术与功能的结合。她计划通过2D与3D的设计探索,将这些织物设计成多用途的百叶窗或屏风,能够柔化光线、调节温度,甚至能在不同光照下呈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设想作品能如建筑一般,为室内空间提供一层保护,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与宁静。罗颖的一系列摄影和拼贴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展示设计理念。从硬质建筑材料的“冷峻”到柔软纺织材料的“温柔”,通过图像和纹理层次的表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她的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讲述一段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通过叙事型装置或多维场景来增加作品的情感延展性,让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在建筑环境中的力量与张力。在表达自然与建筑交互关系的同时,或可尝试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形状和构图,使作品产生更强的叙事效果,从而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为了进一步推动实验性创作,尝试不同厚度和重量的材料,罗颖通过这些不同材质的结合来探索3D褶皱效果。这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还为作品增添了触感的维度,能让观众通过触摸来感知织物的复杂性和创作意图。目前的创作聚焦于“自然与建筑共生”的主题,呈现了丰富的视觉表现。
罗颖正在尝试拓展主题的视角,通过探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或者进一步挖掘自然在城市中的脆弱性与抗争性,为作品注入更多的批判性和多样性表达。譬如通过纺织图案或材质变形来暗示自然在城市中的“挣扎”,增添作品在环境议题上的思辨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计项目,而是一场材料的冒险。只有大胆尝试、打破常规,才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在她的创意世界里,建筑与自然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与柔弱的绿色植物,而是彼此依赖、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她的纺织作品将这种共生关系用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仿佛在说,建筑不是对自然的拒绝,而是对自然的一次拥抱。
通过这个项目,罗颖希望唤起人们对自然与都市环境关系的重新审视,甚至让人们重新定义“织物”的含义。织物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品,它还可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是艺术与功能、硬质与柔软、内与外的完美结合。她的设计不仅美丽,还承载着对未来可持续生活的憧憬。(作者: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