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美术馆中的“身体”

美术馆中的“身体”

时间: 2024-10-09 15:19:18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放眼艺术界,大量当代艺术创作都与“身体”主题有关。无论是通过身体的概念表达, 还是需要身体参与的场景,全球关于身体的艺术作品受到着广泛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艺  术,设计,身体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演变。我们几乎习惯性地观  察到“身体”这一概念如此有意识地,广泛地,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塑造我们的存在与文化 氛围。无论是客观上还是概念上,身体已然渗透进当代艺术的脉络。然而对于这一现象的  反应并非尽然是乐观的。一些研究和艺术评论表明,不少人对艺术创作中的“身体”缺乏理   解,更多人没有正确地认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时代,单单注视 身体的外在形态已经远远不够。人们不能忽视关于“隐性”身体的讨论权,也不能忽视身体  作为载体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与意义。

从美术馆机构中的“身体”出发,我试图梳理身体作为展品的最初原因和争议。通过研究艺术家创作展示“身体”相关的艺术时,在媒介和展示方法上的演变,加上实际数据的  归纳和了解观众对这种展示形式的反应,我摸索出了一些美术馆特定策略变化的原因。

正如西方哲学美学史中分析的那样,身体经历了从被分割和囚禁到被解放和整合的 转变。这种转变与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步,同时为现代艺术展览空间的转变提供了哲学和美 学的基础。

艺术家对“身体”的表达

早期西方艺术中的传统作品媒介相对固定,最常见的选择是以画布为载体的绘画,

艺术家将各种颜料涂抹在画布表面。雕塑的媒介形式则固定为各种可塑形的实体材料。然   而,20世纪末,传统媒介和材料受到了挑战,艺术家开始广泛作出新尝试,并带来了强烈的  视觉和心理冲击。绘画不再是所有艺术家的首选,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如装置艺  术、行为艺术和大地艺术,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新的媒介,展现出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效果。 雕塑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杜安·汉森(Duane Hansen)等艺术家直接从人体铸模   转化创作大型彩色雕塑,而光雕艺术则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创造出飘逸的美感。这些都是新 媒介形式的产物。

图1. Duane Hanson, Woman with Dog,1977        图2. James Turrell, Bridget’s Bardo, 2009

受传统艺术表达媒介的影响,传统艺术主要表现为静态。20世纪初,立体主义和未  来主义开始打破传统艺术的固定形式,将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引入造型艺术。艺术家在20世 纪60年代,70年代扩展到非物质媒介。正如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 ) 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新奇是传统艺术市场的动力,而新奇依赖于速度和变化,概念艺术家 通过邮寄艺术、快速编辑和出版的艺术书籍等方式,迅速超越了由博物馆赞助的展览和目

录的繁琐过程 ……新的非物质化艺术为从纽约权力结构中脱离出来提供了一种途径,艺术 家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创作地点。”

图3.下楼的裸女二号Nu descendant un escalier n° 2,马赛尔·杜尚,1912

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艺术展示策略的变化,这不仅对展示空间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还通过媒介的多样性、生命力和动态性,激活了艺术体验的多感官形式。艺术作品的  价值和意义,甚至艺术品本身的存在,显然呼吁观众的体验参与以完成作品。这不可避免地 要求艺术展示空间和方法打破传统艺术展览空间的单向展示模式,全面考虑观众的体验和参与。

 Lucy Rowland Lippard, in Six Years: The Dematerialization ofthe Art Objectfrom 1966 to 1972: A Cross

Reference Book ofInformation on Some Esthetic Boundaries: Consisting in a Bibliography into Which Are Inserted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p. 18.

观众对展出“身体”的看法

作为人类,观众习惯于在艺术展览中看到“物件”,因为展览这个形式的出现建立在  为个人或小群体彰显优越性的理念之上。所以,当实际“身体”,尤其是人体,在艺术空间中 展出时,观众往往充满疑虑,甚至感到恐惧。根据关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公众舆论研究, 人们对展出身体的反馈数据是:“46.3%的参与者有道德担忧,46.1%的参与者没有。21.8%的参与者出于宗教和哲学信仰的考虑,28%的人认为展品可能影响参观者的心理健康。21.6%的受访者强调人体尊严受到侵犯,而26.6%的人反对将身体捐献给科学。”2  大多数人  有强烈的道德顾虑。一个充满争议的展览系列是《人体世界》,这是一个以解剖人体、动物   等等解剖结构为主要展品的巡回展览,由Gunther von Hagens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的塑化 技术进行保存。3技术发明人称这“结合精细解剖学和现代高分子化学”。这样的展览在当时  得到的反响是激烈的反对声。比如贝勒大学伦理学与文化教授托马斯·希布斯(ThomasHibbs)将遗骸展览与色情作品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将主体简化为“对人体部分的操控,剥夺 了更广泛的人类意义。”4  然而,在2005年,类似但不隶属于《人体世界》的《Bodies:TheExhibition》展览,展示了人体内脏和有机系统,彰显出各种人类活跃的模拟内在状况,也展 示了胎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等等。5尽管仍有争议,但根据新闻报道,公众的反应似乎更为积极。

Athanasios Raikos et al., “Human Body Exhibitions: Public Opinion ofYoung Individuals and Contemporary Bioethics,”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34, no. 5 (January 2012): pp. 433-440, https://doi.org/10.1007/s00276-011-0925-4.

The original exhibition ofReal Human Bodies,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6175844/http://www.bodyworlds.com/en/media/picture_database/thumbnails.html?category =15.

Thomas S. Hibbs (Winter 2007). "Dead Body Porn: The Grotesqueries of the "Body World" Exhibit". The New Atlanti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September 2008. Retrieved 25 February 2010.

Ulaby, Neda (11 August 2006). "Origins ofExhibited Cadavers Questioned". NPR.org. National Public Radio. Retrieved 11 May 2018.

图4. 人体世界展览,圣地亚哥 Body Worlds exhibition, San Diego, California, 2009

图5. Bodies:The Exhibition 展览, Luxor, 拉斯维加斯

公众对美学主体性的增强,推动了整个艺术产业链的运作。根据审美接受理论,艺术 接受不是艺术活动过程中被动的组成部分。潜在地,它是整个艺术生产活动在概念和动机   上的起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公众的美学主体性不仅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还影响艺术展示。 这种影响不仅是潜在的,更是直接的参与和创造。随着这类意识的兴起,当美术馆将自己定位为艺术展示空间时,它们也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美学主体性,并为观众的参与和创造提 供外部条件。

改变观众与展出身体关系的策展实践

在探讨具体的策展实践之前,首先有必要深入了解美术馆的转型及其背后的原因。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积极抗争,从简单地接受并提供展览空间到为满足现代艺术和  公众需求而调整展览空间和展示策略,现代艺术展览馆开始从传统的封闭、静态、物理空  间转变为现代开放、动态、体验式空间。 自早期的艺术运动以来,传统的艺术馆逐渐降低   姿态,接受前卫艺术的展示。同时,当代艺术的体验性实验也使得艺术展览馆成为了一个可 以呈现身体体验的场所。

情境创设是许多美术馆用于主题展示的常见方法。美术馆通常根据展览主题的需求  , 采用“复原展示”、“景观展示”和“全景绘画展示”等手法,通过实物、道具模型、声光、色彩  等手段实现物理场景的模拟与再现,从而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和激发观众对  展示作品的切身体会。例如,为了让观众更加感受和体验古埃及文明的历史与文化,大都会 艺术博物馆在1967年复原了邓都尔神庙(The Temple ofDendur)。大都会的团队根据考古资 料进行了复原,展区占地达一英亩,为欧美博物馆行业的主题复原展览开创了先例。虽然大 都会博物馆的这种展示方法效果显著,但对展厅要求极高,且耗时耗材较大,难以迅速实现。因此,如何利用展厅有限的空间和外部条件灵活创造情境,并实现最终展示目的,无疑 是大多数艺术博物馆日常需要解决的课题。

图6. 大都会博物馆复原的邓都尔神庙 The Temple ofDendur.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

图7. 邓都尔神庙原址The Temple ofDendur in situ, ca. 1865–1885. Photo by Antonio Beato.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

传统展示方法单向性的原因之一在于展览空间的封闭性。为了保护展品或由于展品 自身的限制,展品常常被置于封闭空间中,如画框或玻璃罩内。封闭空间不仅限定了展品, 还固定了它们被凝视和观看的位置。同时,这种策略也切断了观众进一步的互动和体验。观众只能看到策展人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从而观众的个体认知和丰富体验被框定。然而, 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够与观赏艺术的体验紧密互动,这些坚固的隔离装置逐  渐被移除,迎来了博物馆中新的关系模式。例如,观察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为伦敦泰  特美术馆创作的作品《从日常物品构建的艺术品》,其中一些大型雕塑源自他的“适配器(Passtuke)”系列作品,他邀请观众拾起用纸浆制作的艺术品,并将其随意移动。策展人阿希 姆·博查特-胡默(Achim Borchardt-Hume)称赞韦斯特作品的持续吸引力在于“他对色彩和材 料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扎根于他对生活荒诞性的敏锐观察以及我们更深层次的人类本能。”这些展品轻便且只有几英尺高,便于携带和互动,要求观众参与而非单纯观赏。一些 大型雕塑仅有一个底座,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作品,而非隔着玻璃罩眨眼注视文物。韦斯Jack Stanley, “Tate Modern Brings Franz West's Interactive & Playful Sculptures to London,” Hypebeast (Hypebeast, April 23, 2019), https://hypebeast.com/2019/4/franz-west-tate-modern-exhibit-inside-look.特自己解释道,当被问及他对身体功能的兴趣时,他表示:“这似乎是个误会。我对身体并不 感兴趣。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身体。我感兴趣的是哲学!”

图8. 弗朗兹·韦斯特闻名的大型户外装置 Schlieren 2010. © Estate Franz West, © Archiv Franz WestPhoto: David Bebber

图9. 转化为展厅内可互动的装置  Passstüke installation photograph. ©Estate Franz West © Archiv Franz West. Photograph ©Luke Walker7   “Franz West: Paßstück,” artcritical, September 12, 2017, https://artcritical.com/2008/04/11/becky-brown-on-franz-west/.

许多当代艺术展览更加重视观众的体验,并在策展环节中投入大量精力。如前所述,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作品必须通过观众无意识的参与来完成。策展团队会从入口处就开始   引导观众参与。通过干预人们进入和体验空间的方式,他们为观众设计了身份的转变。例   如,2018年威尼斯展览“拆除墙壁(Unbuilding Walls)”,由Graft和玛丽安·贝特勒(Marianne

Birthler)策展,该展览反思了屏障如何影响城市。8 当观众进入空间时,看似是遇到了一堵坚 固的黑墙。然而,当他们靠近时,物体之间的空间开始显现。每个单独的装置背后的信息   展示了柏林墙的细节,这代表了德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设计邀请观众在墙壁之   间近距离行走,人们的存在和动作与视觉元素共同完成了这一布置的意义。这种展览空间 设计成为了艺术与空间的潜在诠释,甚至构成了艺术展览的一部分。它的生命来自策展人, 同时也来自观众。正是观众的参与,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构成了艺术活动的一部 分,使艺术展示成为一个无限的展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无限的创作过程。

图10.拆除城墙 正面"Unbuilding Walls": The German Pavilion at 2018 Venice Biennale, Front view

“Unbuilding Walls,” .,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2, https://www.unbuildingwalls.de/eng/english.

图11.拆除城墙 侧面 "Unbuilding Walls": The German Pavilion at 2018 Venice Biennale, Side View

总之,博物馆的策展方法逐渐从将观众限制在空间内,转变为鼓励身体互动的体验。博物馆从具有教育意义和优越感的机构转变为通过设定场景、减少封闭空间、鼓励观 众参与等方式开放与观众身体的联系。如今的成就已经进一步发展为激发人们在商业空间 中进行身体探索的策略。成功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揭示了更多关于身体与身份定义及参与 意义的关系。然而,当我们回顾上个世纪的转型时,我们知道美术馆将不断适应,未来的讨 论也会不断延续。(署名文章:聂晨扬 Chenyang Nie)

图12.13 丈量宇宙,罗曼·翁达克Roman Ondák,2007,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当参观者进入房间时,他们被邀请站在墙边,由他人标记出他们的身高,并在旁边写下他们的名字和参观日期。



美术馆中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