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150X200CM,布面丙烯,2023年
文:张博林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
位于上海M50艺术园区的邑画廊近日举办旅法巴西裔艺术家ARAN VIEIRA个展“色彩与激情”,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巧妙地融合了新立体主义的几何结构、街头涂鸦的自由精神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的情感表达,创造出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个人创作风格的探索,也是对巴西丰富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试图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思和回应殖民历史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作品常常通过几何分割的画面结构,展现出新立体主义的影响,在形式上寻求对现实的重新解构与表现。这些结构被赋予了独特的节奏感,仿佛在空间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他受巴西街头文化的影响,将涂鸦元素融入画布,色彩鲜明而富有动感,充满了街头艺术的活力与反叛精神。通过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在色彩与线条的自由运用中,表达出内在情感的冲突与张力,反映了他对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代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常常反映出巴西丰富的自然环境、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对殖民历史的反思。作为后殖民社会的一部分,试图寻求一种超越殖民遗产、重塑民族身份的途径。这些作品也深深植根于巴西的文化土壤,融合了原住民艺术、非洲传统元素以及巴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既现代又本土的独特风格。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赋予了它们更深层次的内涵。展览中的作品通过色彩、形式、符号和叙事,揭示了巴西后殖民社会的种种复杂性。艺术家利用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表达对种族不平等、文化认同危机、历史记忆重构等问题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巴西社会在后殖民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创作,试图寻找文化根源、质疑既定历史叙述,并探索新的身份表达。
《狂想》,150X200CM,布面丙烯,2023年
在中巴两国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语境中,却展现出相似的关切。两地的艺术家都面对着历史记忆、文化交融与身份认同的挑战。ARAN VIEIRA通过抽象形式,质疑殖民遗产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失落;而中国的艺术家则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探索现代性带来的文化断裂与精神困惑。在全球化的今天,巴西的后殖民主义问题不仅限于国内,更与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公正、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巴西艺术的一次了解,更是对后殖民主义下艺术表达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同时激发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与理解,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身份的重塑过程。两地的艺术家都在面对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交织的现实中,试图通过艺术表达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与回应。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