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原创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歌声改变人生》“礼乐弦歌”专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上演。由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越秀区水荫路小学、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小学等多家单位融合参演的五场剧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集童声、书声、歌声于一体的视听盛宴。学生们通过舞蹈、诗朗诵、礼乐弦歌四弦琴演奏、话剧、合唱等不同形式的表演,展现了美育浸润行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歌声唱出了心中的无限激情与希望。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 《史记·孔子世家》则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西周时期以“礼乐”为首的“六艺”是中华民族教育文脉的根源之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音乐组组长,著名音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刘沛认为,“礼”就是德育,“乐”则对应美育,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礼乐与弦歌的当代演绎,是学校美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双创原则在教育中的成功体现。
在观演后,刘沛教授赞不绝口:“孩子们的艺术表演水平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新课标提出,艺术课程要发展中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大发起的《歌声改变人生》为展示学校美育成果搭建了平台,尤其是“礼乐弦歌”专场生动地还原了中小学生的校园场景,琴声雅致,歌声玲珑,场面恢弘,情景交融,育人于美,五育融通。观看者无不为之鼓舞,聆听者无不为之动情。“礼乐弦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美育形式,效果显著,令人鼓舞。”
由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学生带来的第一幕剧目包含5个节目:情景剧《广州画卷》、舞蹈《岭南印象》、表演唱《郊外踏青》、朗诵《何为君子》、礼乐弦歌《古诗新韵》。该剧目不仅融入学校办学文化与教育理念,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州画卷》以一天中最具幸福指数的“早茶”文化开篇,尽显“食在广州”这一地域特色,既接地气儿又代表性十足,加上醒狮文化等内容的编排,以轻松、愉悦的方式邀请人们走入广州,了解广州。在整场剧目的台词中,学生们也巧妙地融入了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将君子文化贯穿在整个幕剧的始终。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情景剧《广州画卷》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舞蹈《岭南印象》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朗诵《何为君子》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表演唱《郊外踏青》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校长王健表示,学校希望以培养具有中国风骨、清华血液的未来领袖人才为己任,将清华精神与岭南文化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始终秉持“艺体涵育、科学启智、文以化人”的育人理念。把“艺”放在首位,并不是为了特定的表演而进行的临时筹备,其实,整个校园早已被美所浸润,营造出一片诗意盎然的艺术氛围。“在这次演出中,我们其实是将学校的常态化课堂搬上了舞台,”王健校长介绍到,“对我校师生来说,礼乐弦歌既是一次舞台上的展示,又是一种文化的日常。我们把礼乐弦歌作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课程,变成学校的通识课。在这门课上,把音乐、语文、书法等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把教学中需要掌握的诗词都放在该课中,甚至还加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传统内容。通过这样的美育浸润,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歌声与琅琅书声之中。环境浸润人,舞台塑造人,活动培养人,在这样的机制中,每个孩子都可以以由内向外的方式舒展的成长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课程融合、活动育人和美育浸润的指导性方针。”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礼乐弦歌《古诗新韵》
由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的学生演出的第二场剧目名为《智与美的碰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自该校3-6年级小学的93名学生共同出演,重温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理念,强调注重实践,并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在《十二生肖》中,小演员用一种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十二生肖民俗的魅力,玩转十二生肖,传承非遗文化。节目《初夏》则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精心编织了一场古典诗词与现代舞台艺术的梦幻邂逅。在《古诗词弹唱》中,诗“韵”配乐“律”,文以载道,礼乐教化——通过礼乐弦歌四弦琴弹唱古诗词《春晓》《静夜思》,声诵经典,古韵新田,在传承中国诗词歌赋的同时,又创新和发展着中华礼乐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十二生肖》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初夏》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德育处主任吴婵认为,本次演出活动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项目,加深了参演孩子们对于美育的理解,也更具象的培养了孩子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力。“北京大学这个平台让孩子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到许多顶尖的艺术指导,拓宽视野。同时,此次音乐剧项目也与教师基础教学互补,为老师们提供了切磋和展示的平台,引入深度艺术解析,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了教师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力拓展。”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春晓》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静夜思》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在本次《歌声改变人生》剧目表演中主要负责第三场《向美而行——改变从心开始》的展演。该剧目在新港小学全体音乐科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历经6个月的精心筹备与排练,最终由一到六年级共148名学生以及6位老师携手呈现。这部剧不仅是学生们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示,更是对美育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诠释。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 《灿烂的日子》
“辉光日新,至善至美”不仅是新港小学的校训,更是他们追求的文化精髓。在剧目中,这种理念通过声乐、舞蹈、民乐以及广东特色文化醒狮的多元艺术形式得以展现。尤其是在舞台设计方面,表演融入了独具广东特色的醒狮表演和民乐演奏,前者作为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其威武雄壮的舞狮动作和振奋人心的鼓点,为演出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而民乐表演的融入,则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乐器音色,为演出营造了古朴典雅的氛围。这些特别的设计亮点,使得整个舞台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向美而行——改变从心开始》剧照
新港小学校长温丽珍表示,参加《歌声改变人生》这样的美育活动,对学生们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艺术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自信心等。此类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这类美育活动与基础教学形成良好互补,丰富了教学内容,为传统学科学习带来了新鲜活力。它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第四场《美美与共——我为家乡唱首歌》是由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的师生倾情演绎的文化盛宴。这部剧目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更表达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其中,《村居》致敬了田园风光之美,孩子们通过纯净的歌声和四弦琴的演奏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唤起观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萱草花》是一首象征母爱与温暖的传统歌曲,孩子们用动情的歌声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感人至深。作为具有广东音乐特色的经典曲目《娱乐升平》,该曲由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作曲。乐曲以极具岭南广府文化特色的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此外还加入了扬琴、二胡、阮、笛子、四弦琴等传统乐器。多种乐器的和声交织,使得整首乐曲更加丰富多彩,犹如一幅精美的岭南画卷,展现着广东音乐的独特魅力。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村居》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萱草花》
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探索,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成功打造出爱·美教育品牌,通过教育者内心涌动的“爱”,悉心培育每一个孩子展现“美”的特质。学校不断深化美育教育的内涵,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艺术素养。本场剧以我为家乡唱首歌为主线,融入了当地文化资源玉岩书院、广东音乐以及古诗词表演唱等富有礼乐弦歌、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通过表演家乡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家乡文化和民族特色,不仅能拓宽他们感受音乐的视野,更能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学生们在剧本创作和改编中展现了极高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他们不仅参与了剧本的表演,还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剧本进行了个性化的改编。这种全过程的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力。这些能力亦将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娱乐升平》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美美与共——我为家乡歌唱》演唱的是祖国的歌、家乡的歌,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岭南故事、湾区故事。通过时空交错,流光溢彩的舞台连接了过去和未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朝气蓬勃的东风少年们通过歌曲、舞蹈、戏剧、朗诵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烽火英雄的气慨、湾区建设的火热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烽火少年》
由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37名同学参演的《艇仔摇摇》礼乐弦歌表演反映了广府水乡,在晚晴之时,丰收归来之气象。新时代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尤其重要。学校应新时代之风,创作了该剧,描写了热爱广府水乡的劳动场景,歌唱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景观。
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 《艇仔摇摇》
原创音乐《粤娃乐》由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小学41名同学参演,讲述的是一群时尚的现代孩子梦回古代,梦境里的他们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学习了广东经典传统音乐《月光光》和《彩云追月》,节目的伴奏乐器选择了颇具岭南韵味的高胡、琵琶等乐器,配以粤曲演唱,粤韵身段表演充分渲染传统文化魅力。礼乐弦歌四弦琴与孩子们惟妙惟肖的童趣表演,让观者既有视觉的盛宴感受,又能久久回味具有浓郁广东音乐的韵律魅力。
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小学 《粤娃乐》
原创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歌声改变人生》礼乐弦歌专场通过不同年龄段学生形式多样的才艺呈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更集中展示了参演学校和机构的最新美育创新成果。学生们成为舞台的主人,在自信的表演中诠释着“以美育之美全面育人”的真谛;而在舞台下的专家与观众们,更能在这样的汇演平台中相互交流、学习,在分享中共同探索中华美育创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