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文人趣味转化为当代气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2-19 15:00:4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水/色:

  当文人趣味转化为当代气质

  张朝晖

 

  在21世纪初的八年中,中国新艺术正朝向国际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也就是说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观众与机构所欣赏和接纳,其面积之大,程度之深和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主要以油画、摄影、雕塑、行为艺术、装置、视频和数码等形式和材料为主,中国的传统艺术媒介和手法,例如水墨宣纸/书法等,则往往被忽略。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传统媒介就不能做当代艺术吗? 相关的问题是,从事传统艺术媒介为手段的艺术家中有没有进行当代艺术探索的呢?当然,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展览介绍了十多位从事水墨艺术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转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艺术成果,突破了前人关于水墨画在技术与观念上的藩篱,在继承东方传统审美精髓的基础之上,正在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当代艺术图景,从而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多样性与学术深度。这种拥有各自东方文化根性的当代艺术探索为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成效的案例,也正在呈现出富有生机的当代艺术景观, 并有可能演变出为国内外当代艺术权威与观众所接纳和欣赏的新的当代艺术品类。

 

  一

  这个展览定名为《水/色》具有如下几层含义,首先,关于“水”的视觉意象体现着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重要方面,例如传统经典中有“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并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审美倾向,水体现出流动性、适应性和包容性;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就有生机与活力,没有水或缺少水的地方,便成为沙漠与荒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国古典词章中对“水”的拟人化审美描述表现了东方传统的审美观和感觉体验;其次,水墨画的关键是艺术家对“水”的体验和把握,墨只是当作色彩而使用,所谓“墨分五彩”,其效果更多的是突出水的痕迹、趣味和审美体验。正如西方绘画是使用油来调色,而东方绘画是使用水来调和墨,或者颜色;而对吸水性强的宣纸的使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现水迹的微妙感与审美趣味,所以形成了“笔情墨趣”一说。转化为当代艺术叙事即为对水的敏感性的把握与精神意味的传达。因此,从媒介材料上的使用上讲,水墨画的核心价值是对水的不同感觉体验以及审美敏感性的表达。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笔墨”不是水墨画的唯一而终极的标准。在传统艺术语境中的“笔墨”与国画的关系不在本展览的理论叙事的讨论范围之内。“色”在中文中有丰富的含义,但在本展览中是指“现实社会”和“景观”的意思,当然也包含着“性”与“美色”的意味。因此“水/色”展览关注的焦点是用中国传统的水性审美来关注现实生活,挖掘用传统媒介和观念来创造当代艺术视觉景观的可能性。

  “水”的无形、无色、无味、无痕的特点体现出“大相无形,大音稀声”的传统审美观,而这种对于“水的审美敏感性可以体现在许多水墨艺术的探索中,无论这样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是以什么样的材料和手法完成,或是在什么样的艺术观念支配下所完成。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比较关注感性和直觉,在艺术修辞中注重联想、比兴、转义和隐喻,而对“水”的感觉可以引申出许多联想,比如水来比喻友谊,有纯洁的意味,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用水来比附男女思念之情,则有情谊缠绵而悠长的意味,例如“夜夜思君不见君,唯见长江水”;用水表示恩情,可以给人凝重渊深的意味,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也可以表示惆怅和失意,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如文人画传统中将梅,兰、竹、菊、松等代表坚贞、优雅、谦虚、高洁和坚韧等人格一样,水在文人画传统中也有寓意性,但更为宽泛和普遍,甚至上升到审美与世界观的层面,例如道家阴阳五行中,“水”位于“金”、“木”与“火”、“土”的中央位置。在中国视觉艺术的传统遗产中,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艺术表达和感觉对象。描绘自然环境与山川容貌的作品在西方叫风景(LANDSCAPE),而中国则叫“山水画”。而山水画一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并影响到朝鲜和日本等周边国家。而中国的艺术权威们普遍认为,山水画是中国文人水墨画中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门类,而山水画中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秉性和趣味。只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个趣味变得更加普及化和市场化,有的甚至变得庸俗化,而这个在把玩中获得的“笔墨趣味”则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

  材料与媒介的观念是国际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评论的一个重要线索,即由材料的工具性特征转化为自主性,材料与媒介自身便具有自己的文化与价值的属性,艺术家在尊重这种固有属性的前提下,来选择和使用材料,并置换到既定的当代文化语境中,从而产生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抽象艺术与观念艺术和艺术家对材料与媒介的理解和感悟有重要而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国际艺术舞台,艺术作品的叙事性功能减退,而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被释放出来。在目前国内国际艺术权威所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谱系中,少有中国艺术家对现代材料与媒介进行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艺术家的精力与聪明才智被调动到有关中国古代与文化革命时期的符号、图式和故事等叙事性与文学性功能方面,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批判性往往大于对文化传统的深入开掘与艺术提炼,更缺少对于现代工业与技术材料和媒介的敏感,突出的多是对传统油画或者水墨技巧技术的把玩和情绪的宣泄。当然,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政治学倾向有现实的必然性,因为在中国目前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政治的力量往往是决定性因素。不同社会阶层与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与矛盾冲突使社会出现了复杂的景观,部分艺术家热衷于对这个景观的表达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如果中国视觉艺术领域只有这样的艺术或者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无疑也是令人失望的,并无法真正与国际艺术接轨。

  当代艺术的多样性的普遍性原则也要求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与水墨艺术相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实践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叙事性的倾向,但却可以在媒介与材料的探索与转换上有着更多的拓展空间。在这样的艺术中,水、墨、宣纸、矿物质颜料仍然是基本的元素,笔与墨虽然保留着,但“笔墨”的趣味早已经被稀释和化解;甚至各种各样的传统毛笔正在被刷子、铅笔、喷笔、油画棒和食物所替换,墨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丙烯和油彩所替代。在这些元素中,水则兼具有审美敏感的传统意味与当代普遍性,是很难被其他的新材料与技法所替换;同时,作为材料,对“水”的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和审美体验为其他国家艺术家所缺少。因此,从当代艺术实践中的材料观念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对“水”审美感觉的提炼方面,具有独特的发掘潜力,有可能为国际当代艺术舞台提供新鲜的批评与研讨案例。

  “水”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又如何体现了当代性呢?显然,自然界的水构成了物质世界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但现/当代工商社会的水已经不是纯粹自然意义上的水,而是经过加工或者被使用的水,是被等级化的商业产品。它可以是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在现实生活中,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的短缺给人们带来焦虑和争端。因此,今天的水已经不是过去理想的世外桃源之水,也不是产生浪漫情怀的青山绿水,而是供工业发展和生活消费的原材料。曾经沉浸在传统水墨艺术中的年轻艺术家对水的感觉充满了复杂性,一方面感受到传统艺术中对水的使用与表现的细腻和深厚,另一方面他们又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与水有关的问题和矛盾。因此,许多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水墨画格式里的年轻艺术家一方面反叛传统艺术的故步自封的惰性,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审美和技术的层面理解和消化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因为只有这样反叛才拥有力量的,并且富有建设性。将水墨中的“水”提炼出来,摆脱对墨的依附关系,其实具有某种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也与当代艺术中的材料观念进行了有效衔接。这样,作品的当代性价值也就不必依附于传统的水墨观念与审美趣味,相反,需要修正和提炼它。当代水墨艺术从而在当代文化领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与解放。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张冬鸿版画展
· [专稿] 水/色/花——蔡锦作品展
· [专稿] 何建国、胡俊、荣志三人展
· [专稿] 在人间——刘瑾的天使方案
· [专稿] 城市中的绿岛——当代艺术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