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查济写生小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6 14:23:53 | 出版社: 《艺术生活快报》杂志

王云亮

皖南査济写生-岑山烟雨/34m×46cm/2008年

安徽泾县查济位于皖南,离黄山不远,地处岑山山脉。2008年4月带学生赴查济写生,觉得这里真是景秀地灵。这里已是长江之南,属南方气候。4月的查济雨水较多,一下雨,雾气弥漫,郁郁葱葱的山峦林岫和黑瓦白墙的皖南房屋,处于虚虚实实、漂漂渺渺之中,极富画意,极有韵味和意境。我喜欢这里的雨天,雨后“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意味,正是中国山水画中追求的玄妙意境。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不到皖南就不能理解中国山水画。

在这种环境之中,我尽力体味着自然造化所给予我的启示。在这里写生我放弃了以前画硬笔速写的方式,直接用毛笔宣纸对景写生。这里无风,没有宣纸被风吹扯的烦恼。更为惬意的是,这里的气候湿度最适合宣纸性能的发挥,宣纸晕润的特点充分得到展现,下笔便能润泽,就是用枯墨也虽苍犹润,画出来极有韵味,不像在北方画出来那么干燥。在这里画水墨画才明白为什么泾县盛产宣纸,并且这里造的宣纸质量最好,因为泾县的山水树木环境、气候、空气湿度等自然条件最适合造宣纸,而且用这里造的宣纸在这里画效果最好,宣纸的优点在这里能淋漓尽致地体现。运到外地的宣纸,尤其在北方用宣纸画画,是无法达到在泾县本地画画效果的。为了了解宣纸,特意与其他带队老师一起带了部分学生参观了在当地山中的私人手工宣纸制造厂,看了宣纸制造的流程,其中最让我最感兴趣的环节是工人师傅们在纸浆槽中捞纸的场面,这种场面在今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开场境头中就有展现。通过参观宣纸厂才了解了宣纸,而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的画画生涯中竟对宣纸了解很少,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查济村写生我最喜欢沿许溪向上游而行,许溪的小桥流水及两旁错落的黑瓦白墙的房屋很有画意。曾在查日华师傅家的岑山苑及附近写生数日,盘桓绸缪总是不忍离去。甚至在许溪石桥写生时陶醉于画美景之际,不慎将对讲机滑落入石桥下的潭水中,为追捡对讲机又不慎将数码相机浸入水中,导致数码相机损坏。查日华师傅帮忙打捞对讲机,未有收获,还损坏了一个竹筐。此次写生给查师傅添了不少麻烦。尽管有如此损失,但面对幅幅画稿时,心里还是欣慰的。

也许冥冥中注定要让我加深对这里的记忆吧,留下点东西成为永远的纪念。在查胜军小兄弟家的明代建筑走马楼二楼上作画是十分畅快的事,楼上摆满了今人画作及古董,站在画案前抬头通过打开的木窗可望见岑山,春天嫩绿的树木山水映入眼帘,低头研墨挥毫画山水册页很是快哉。以画从查胜军走马楼上换得一块端砚,虽不很古,可能是民国时期的,但我很喜欢这块端砚的造型,而且也很实用。查济村的街道小巷中有许多古董店,得空就去看,通过古董店加深了对徽文化的了解。

面对查济的山山水水直接用毛笔宣纸对景写生,我始终思考的是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把眼前的山水转化为宣纸上的笔墨图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下面简要述之。

一、书写性。我推崇书写性强的中国画,山水画也不例外。书写性的好坏体现着中国画品格、境界的高低。为强化书写性,我主要用中锋勾皴点染,偶用侧锋时也追求中锋笔意,这一点应该说是深受黄宾虹的影响。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法”中的“五笔”—“平、圆、留、重、变”是我加强中锋用笔书写性的指导理论,我常在作画实践中体会这一理论,以求自己的笔墨在品格、境界上能有所提高。

二、抽象性。中国山水画总体上属意象造型,但我在山水写生时感到有很大的抽象性成份,因为要追求笔墨的书写性,就必然要有所抽象,只有舍弃相当的具象成分,才能加强笔墨的书写性。所以在山水写生时不能亦步亦趋如实描绘,必须要有抽象意识,换言之,这其实就是提炼、概括、取舍的过程。

三、符号化。将自然山川对象进行抽象化提炼之后,必然要形成符号化的语言,符号化笔墨语言的形成标志着程式化的形成。一种绘画语言形成程式化时,标志着该语言的成熟。由此便可理解传统山水画中的许多程式化的东西,如各种皴法的程式化。各种皴法的形成就是对自然山体肌理的高度符号化。面对自然山水写生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没有任何方法可言,仔细想来这其实是还没有达到高度符号化的程度,需要慢慢提炼。这个过程可以体会石涛所谓“无法而法”、“我用我法”的道理。

四、墨与色的关系。“五色令人目盲”,面对春天的岑山、许溪、查济村落的丰富色彩,总是干扰着我对墨的使用,总想用点颜色,但用不好时往往容易偏俗,用得好时则能提神。我觉得纯用墨表现眼前造化的丰富律动是很不易的事,回想宋元人精采的水墨山水画,觉得真能得造化之气、得造化之神,必须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做到。黄宾虹所说的“七墨法”—“浓、淡、破、泼、积(渍)、焦、宿”是我用墨的理论指导,力求在各种墨法的混合使用中,达到墨色淋漓的效果。我在查济的写生作品中,纯用水墨画的画中,我较为满意的是《岑山烟雨》,此幅表现出了当时雨中岑山的气象,积墨、破墨等墨法控制较好,当时潮湿的空气对此画的效果起了重要作用。另一幅纯水墨画的《岑山苑烟雨》是在雨中打着伞画的,画面不时被雨水淋湿,画面笔墨刚被雨水冲刷后,墨气淋漓、韵味十足,但干后效果不如湿时好看,不过也算是较满意的作品。这种有天相助的作品在画室中是画不出来的,尤其在北方很难画出这种效果。

五、晴、雨气氛把握。下雨天与晴天的山水气氛很不相同,在写生中我很注意对晴、雨不同气氛的把握。比前面提到的《岑山烟雨》、《岑山苑烟雨》表现的是雨天的烟雨气氛,自认为还比较满意。晴天时又是另一番情景,如《岑山春色》、《岑山苑》等则是雨后天晴的清爽情景。

六、意境营造。自然山川的不同气氛,本身就启示着不同的意境。对山水气氛的把握,可以说与意境营造直接相关。六朝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在山水中可得到对道的体验和把握,好的山水画便可把握到自然造化律动之道,可把握到天人合一之道。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山水画最终须以表现意境为旨归。高、深、远的山水画意境,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在今天日益喧嚣的世界,山水画尤能慰藉人的心灵。

在查济写生还有很多体会这里不能一一尽述,暂记这些。总的来说,我在查济的对景写生实际上近于李可染的对景创作路向,有很多创作成分在里面。但我在具体挥毫时,脑海中总是闪现黄宾虹的笔墨,而具体的形象、图式则随眼前山水而动,画面意境则随心与景相触时的感受而营造。虽然这些画作还未臻佳境,但我在查济的山水写生将是我画山水的一个转折点。以前画了多年的花鸟画,然我的心意却在山水画。查济写生为我以后画山水铺垫了许多思考。

 

下一页李小成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上一页王云亮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生活快报》124期
· 赵修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牛朝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巩艺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孙克明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以精神考古方式拓开古风山水的价值——孙克明山水画审美内蕴研究
· 廖勤俭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王云亮答中国山水画现状调查
· 查济写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