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拍卖市场离大众距离还有多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1 09:47:43 | 出版社: 艺术中国

让收藏回归常识

曾经媒体一直在呼吁,让收藏回归文化,反对游资炒作和一夜暴富的心态。但近些年,艺术市场的丑闻一再冲击人们的底线。汉代玉凳、明代“暖水瓶”……这些完全背离常识的东西也能在艺术市场大行其道,实在令人不忍侧目。回归文化已经不足以说明当今艺术市场的乱象,我们甚至应该从ABC学起,让收藏回归常识。

以上文提到的老侯为例,在2011年6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中明确规定“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从此,“拍卖公司在成交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可以说是拍卖市场的一个常识,但是为何像老侯这样上当受骗的人依旧还是很多呢?

“通过为拍品虚高估价,骗取藏家高额图录费,这样的骗局手法并不高明,但是却屡屡有人上当。骗子主要利用藏家贪图小利的心理,一看这么高的估价,很多人人经不住诱惑,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收藏爱好者辛磊说,“很多收藏者对拍卖基本常识的不了解,最终导致上当受骗。拍卖公司只会在拍品成功拍卖以后,收取合法的佣金及约定的费用。所以,只要记清楚‘未成功交易之前,拍卖公司分文不取。’如果遇到在拍卖前收费的情况,不管他如何巧立名目基本就可以判断为骗钱。”

辛磊介绍, 这些年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骗术。“他们打着拍卖企业的“幌子”,用非拍卖企业的“章子”来行骗。目的是规避《拍卖法》的约束,因为《拍卖法》在适用范围中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但是‘合同的盖章和企业的名称应该一致’,这应该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可不少人也是频频上当。”

收藏有很多的常识,最基本的常识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可惜这也是人们最不明白的一点。稍微细心点就能发现的陷阱,为何那么多人接力赛似的往下跳。难道只因为陷阱外有一层金光闪闪的镀膜?

“现在的收藏人群其实应该分三种,第一是具有人文情怀的收藏,第二是投资型收藏,第三是消费型收藏。”颜明说,“第一种收藏家是因为藏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或者说一些个人感情价值而进行收藏的。虽然艺术品也会有一定的投资和收益,但对于这些收藏者来说,爱好始终是第一位的。”颜明分析。

“对于投资型的收藏者,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藏品买入和卖出的利益差。但这种收藏切忌跟风和盲目投机。而且艺术品的特殊性,使得它无法在短期里有很大的增值。因此急功近利的人是不适合投资收藏品的。”颜明指出,即使是投资型的收藏者也应该调整好投资心态,“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收藏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收藏中提高自己的收藏趣味和鉴赏能力,这点对于投资型收藏者尤为迫切,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增值的乐趣,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三种消费型收藏者是目前存在问题最大的。他们一般收藏的都是一些消费品,比如红木家具、装饰家居的画作、当代陶艺等,我认为既然是消费为主要目的,那么就不要指望它有多大的升值潜力。否则得陇望蜀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颜明提醒不具备雄厚实力的初级藏家,小心驶得万年船。

与颜明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去年的艺术市场调整期中,有些收藏家就很高兴,因为调整期挤去了一些艺术品的泡沫,让其回落到真实的价格,对这些藏家来讲,这是选购的最好时机。但还有一些期望藏品能大幅升值的收藏家在调整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收藏家分为两种,一种是收藏,注重的是文化;另一种是投资,注重的是经济回报。”吴少华认为,调整期是艺术市场发展到一定周期的必然结果,在调整期中,我们更加应该冷静思考。

“现在是清本正源的时候了。”吴少华强调,“早在2011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的领军地位就非常稳固了。全民收藏的概念也说了很多年。但在高歌猛进的背后一些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收藏本是一门艺术却成为了资本的游戏,本该天生就具备的文化内涵反而缺失了。”吴少华认为,应该让人们从对资本的狂热追逐中清醒过来,再度回归收藏,回归收藏的本义。

“实际上, 收藏的东西未必需要多么名贵。价格绝对不应该成为收藏行业的风向标。收藏更应该注重的是文化的内涵及传承。比如收藏门票,这未必会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它对文化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文化价值的凸显,以后经济价值也许会增加。但前提是你收藏它是为了研究它,了解它的文化,而非真的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多大的经济回报。”吴少华认为,一个好的收藏观、投资观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也遗憾地表示:“可惜啊,现在大部分人都是不清醒的。”

“收藏品首先是因为欣赏它才会去收藏,如果仅仅把收藏品当做一个筹码,那么想要多大的收益,你就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但是目前一些投资者只想到了获利,却没有做好承担失败的准备。”知名艺术品经纪人蔺道军认为,学好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丰富的艺术品鉴赏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才是确保投资收益的根本。

“收藏本就是一件单纯而快乐的事情,只是现在太多的人本末倒置了”蔺道军强调,让收藏回归常识,藏家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藏快乐。“收藏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眼力。在收藏的过程中,文化的储备和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在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 还想着‘捡漏’的‘神话’是不明智的。因为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信息体系也相对完备,通常的状况是,一件好东西几家争着要,而一件无人问津的‘精品’恰好被你遇到的情况实在太少见了。但现在很多人都抱有这种‘万一天上掉陷饼就砸到我了’的心态,想着花小钱买到好东西,这样的心理也正是各类骗局滋生的土壤。”

1  2  3  


下一页韦力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善本上一页赵春安与青铜镜的不解之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六十一
· 香港艺术市场2013的“风向标”之争
· 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藏家
· 别让维权成为艺术家的新工作
· 2013年艺术市场,你怎么看?
· 赵春安与青铜镜的不解之缘
· 韦力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善本
· 思考汉字与书法命运的人—— 欧阳中石
· 浪漫主义的艺术战士: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董事长沈桂林
· 董其昌的书画鉴藏管窥(下)
· 中产阶层怎样进入艺术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