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李志远:市场不好,曾经被边缘化的藏家又回来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5 15:59:47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文/本刊记者 吕佳静

他曾是北京一家电厂的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家具、瓷器,后又对中国传统书画情有独钟。他坦言,刚开始是为了买卖,获得当时相当可观的万把元利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而目前市场上动辄上千万元的拍品,很多都在二三十年前就在他手中辗转过,他就是藏家李志远。

记者:今年秋拍形势不容乐观,您怎么看?

李志远:已经走下坡路了,因为过去虚高的价格代表不了艺术品的真正价格,一些过去的大买家、炒家不买现在的账。同时,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将在海外征集到的重要拍品拿到香港拍卖,对内地市场也是一个冲击。而拍卖公司征件越来越困难,价格高一些的拍品都有过曝光的历史,如果再征集的话,只能出更高的价格。

记者:是否前段时间海关的查税风波对拍卖市场也有所影响?

李志远:我分析这次查税只是针对当代艺术,观众看到当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其实,大家对当代艺术的认识有误区,当代艺术只是提前抢注了这个名字,实际上只是新兴的油画,是海外资本以营利为目的的工具,买单的都是国人。我在微博上专门为这件事写了篇文章,有一个玩当代艺术的年轻小孩,说现在谁还买齐白石、张大千啊,你们玩古画的凭什么管我们当代艺术?这是受了多大的蛊惑啊!

记者:前两年市场火的时候,基金以及一些机构的资本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在他们要么撤出,要么按兵不动,您怎么看?

李志远:我认为这些资本抽离出这个市场倒是件好事情,那些真正喜欢艺术品的,曾经被边缘化的一些藏家,又重新回来了。而基金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拿着别人的钱玩市场,结果导致坏账。我了解的一些基金买了拍品后,很多都砸在手里了。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参加拍卖会,特别喜欢齐白石、李可染和黄胄三人的作品,也能研究出真假。记得在一次大型拍卖会上,我前面坐两个人,总举牌买不对的作品,我就告诉他们说,那东西不对,怎么买它呢?他回头冲我说了句,你知道什么啊?就知道真假。回来后,想了一宿,才知道他们才是“大智慧”,咱们是喜欢艺术品,人家是玩资本、玩经济。

记者:近几年您还在拍卖市场买东西吗?

李志远:买些自己喜欢的,价格能承受的,数量倒也不少。我现在喜欢张正宇的作品,这位艺术家受关注度不高,作品价格肯定就低。但是在我眼里,张正宇作品与齐白石的是一个价位,是被遗忘的大师。

记者:古代书画方面您会买什么样的作品?

李志远:我偏重那些无名款的,年代久远,有文物价值的。比如我上世纪90年代买的一幅作品,那时候大概花了小100万,现在值3000万,是元代的作品。我也帮一些收藏家掌眼买东西,对于真假,我是反过来研究的,首先画家本人是作品最权威的鉴定者,但如果画家已故,最能鉴定真假的人,是这位画家的赝品制造者,比如画假齐白石作品的人,为了学得像,整天研究齐白石是怎么画画的。

下一页李苏桥:市场的回落常常带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增长上一页朱绍良:买宋元名家作品,国家博物馆会等着接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三期
· 顾大希:深挖古代绘画与“小”名头的“大”手笔
· 黑国强:内地拍卖登陆香港,古玩博览会受益
· 叶少波:挖掘市场新蓝海
· 贾伟:秋拍,信心很重要
· 李思莫:拍卖行“分羹”一级市场
· 刘尚勇:市场的刚性需求才是硬道理
· 赵庆伟:小物件亦可以赚取大价钱
· 颜明:从撤拍看市场
· 朱绍良:买宋元名家作品,国家博物馆会等着接盘
· 李志远:市场不好,曾经被边缘化的藏家又回来了
· 李苏桥:市场的回落常常带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增长
· 梁晓新:市场价格坚挺的还是艺术品位较高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