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2012秋拍前夜的冷思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5 15:55:50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策划/毕武英 文/本刊记者 毕武英 李晶 王宁 杨艳丽 吕佳静

文/本刊记者 毕武英

喜欢上微博又能熬夜的人会发现,自2011年9月开始,凌晨一点多,知名艺术品经纪人翟健民就常常在微博上通过粉丝们发来的图片为他们“鉴宝”。

如果不是对瓷器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很少有人能将这样的义务鉴定一做就是一年多。当记者9月初在北京见到这位名片上仅简简单单地印着姓名和电话、邮箱三个基本信息,却被各种声音誉为鉴定家、藏家、知名经纪人的翟健民的时候,他又给出了那几天在网上免费鉴宝的另一个理由,“正好这两天纽约苏富比开始拍卖,反正要远程安排我的员工在拍卖现场交易,抽空给藏友们鉴宝。”

就像瓷器已经渗入翟健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一样,他对整个瓷杂市场的了解,也早已烂熟于心。

在翟健民看来,谈2012年秋拍要先从春季就开始梳理。“每年拍卖行情一般看3月纽约苏富比,它是全年的一个行情指标。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行内分析不是很理想,表示后几个月的行情不容乐观。到了4月份的香港,苏富比卖得不错,带给买家一些信心,但是成交最高的3件拍品,买主是台湾人,内地的大买家参与不多,反映出内地买家的资金流变慢。5月份的香港佳士得,没有大东西,不过60%左右的成交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佳士得卖最好的那件冬青釉仿古铜的乾隆尊,以20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两年前同样的拍品在纽约卖600万元美金,可以看出市场进入了相对冷却的时期。”

翟健民说,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秋拍,虽然有些拍品被疯狂争抢,比如定价两万美金的,卖到30万美金,而且还是“打洞、有毛病、没有款”的物件,但仅仅是个别现象。每场拍卖都会出现几件不合理的拍品,不能仅以此判断市场趋好。只有当整场拍卖,有70%的东西出现了疯狂的价格,才说明市场火了。

翟健民认为,市场进入冷却期的原因除了拍品定价依然略高外,一些行家手中压货,“这两年瓷杂价格攀升太高,透支了未来的行情,中小行家抗不住,为了现金滚动,只能折卖。”对于香港苏富比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预展,翟建民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有很多不错的拍品,但目前的资金面不知能否将这些好东西都消化掉。”

应该反思内地拍卖资源是如何流失的

对于今年秋拍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进军香港,翟健民认为,香港藏家可谓拍手称快,“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便不买,能上手也是好的。”但是否就此造成了内地拍卖资源的流失,翟健民称,即便有,也是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妥善处理好海关税收政策,是需要“后果自负”的一个结局。

“以前内地客户在香港向我们买东西后,我们会提供包括申报、进关、打火漆印直至送到府上等一系列服务,现在由于受到今年海关关税风波的影响,我们只能负责送到客户在香港居住的酒店,至于怎样带回国内则由客户各显神通。”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翟健民的内地客户流失。

除此之外,曾在山西、东莞举办过三届古玩博览会的翟健民,对于内地海关政策的理解,比其他艺术品经纪人更多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体验。

“从东莞进海关的时候,我们20辆车,共100箱左右的展品,第二天就要运到展场布置,一大早到海关排队,谁知海关称一天仅有20个贴条,轮到我们,贴了10箱就没有了,等到晚上换班,依然没有任何音讯,只有再等到第二天一早。可到了第二天,贴条依然不够,还得等。好不容易进了关,展出结束后,请文物局过来开出境单、打火漆,很早就约了,希望他们早上能来,这样手续办好后我们下午三点可撤场。可是等了一天就是不来。所有参展商,其中一半都来自海外,无一例外都要在现场等,因为酒店远,的士也难打到,周边除了一个肯德基,没有什么像样饭店,顿顿汉堡薯条。第二天,文物局称一定要先支付相关费用后才来,而且需要打至银行,说怕我们的钱是假的。”

经过这番折腾,翟健民说“再也不来内地办博览会了,经不起这样的折磨。”

翟健民说,现在内地提倡文化发展,但仅海关一项就把一些国际交流挡在了门外,这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

下一页精选文章上一页梁晓新:市场价格坚挺的还是艺术品位较高的器物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三期
· 顾大希:深挖古代绘画与“小”名头的“大”手笔
· 黑国强:内地拍卖登陆香港,古玩博览会受益
· 叶少波:挖掘市场新蓝海
· 贾伟:秋拍,信心很重要
· 李思莫:拍卖行“分羹”一级市场
· 刘尚勇:市场的刚性需求才是硬道理
· 赵庆伟:小物件亦可以赚取大价钱
· 颜明:从撤拍看市场
· 朱绍良:买宋元名家作品,国家博物馆会等着接盘
· 李志远:市场不好,曾经被边缘化的藏家又回来了
· 李苏桥:市场的回落常常带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增长
· 梁晓新:市场价格坚挺的还是艺术品位较高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