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最大亮点——宋代五大名窑珍品大全 整理/本刊记者 杨艳丽 8月19日,首届“中国五大名窑大师精品展暨中国艺术陶瓷发展论坛”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筹)、北京荣会艺术机构联合主办,是2012年中国陶瓷界乃至工艺美术界的年度盛事。 活动当日,中国艺术陶瓷发展论坛以“传承创新,促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交流与碰撞。五大窑大师精品展上,共展出“汝、官、哥、钧、定”当代精品近50件,包括汝窑朱文立、孟玉松,官窑郦越宁,哥窑徐朝兴、徐定昌、陈爱明,钧窑孔相卿、杨志,定窑陈文增、和焕,共10位代表大师及传承人的优秀力作,全面反映了五大名窑的艺术特色, 当代五大名窑有哪些特点 定窑大师陈文增:定窑属于中国五大名窑,它是唯一的一个白瓷,也可以说定窑以装饰为主,比如说刻画、贴画、对画等等,这在五大名窑中比较突出。定窑的造型风格各异,从唐朝开始,一直到元代消失,断断续续的烧了六七百年。在700年历史中,它的文化积淀很深厚,给后人尤其是今人留下了一笔非常丰厚的财富。今天恢复定窑,就是按照古代的生产工艺、配方等,包括造型装饰等等。说一句白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按照宋人的创作理念、烧成理念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但是今天定窑恢复的意义已经不是古代的东西了,我们要结合当代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意图来创造当代定窑的风格,有人说定窑有特定的风格,这个不错,在当代,凡是在曲阳一带,利用周边的原料,利用原有的配方,当然古代的配方不是一个,比如说从唐到元,六七百年的生产时间不下上百个配方,它没有超出这个大圈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发挥创作理念,结合当代的审美,这样的定窑陶瓷有古代经典味道,但是也有当代艺术大师的创作特色,这个就是当代定窑。 汝窑大师孟玉松:历代记载汝窑为魁。为什么汝窑为魁?它的釉质像玉一样,似玉非玉胜似玉。汝窑的窑工非常重视朴素、内敛这样的美学理念,做出来的器物造型古朴典雅、刚劲有力。它的釉质和造型在当时被许多文人以及官宦世家称为汝窑为魁。但是在北宋战争中,生产技术失传。解放后,周总理提出要恢复中国文化遗产,在20世纪50年代特别提到要尽快恢复历史名窑。我们汝州的陶瓷人根据周总理指示,到山上古窑址考察。汝窑的恢复与故宫博物院的支持更是分不开的。现在研究恢复汝窑,遵循古代汝窑的特点,以传承为根,创新为魂。 钧窑大师孔相卿:我们钧窑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和其他窑最大的不同,我们是靠釉色装饰,我们是靠窑边的釉色,它是一种高温,在各种材料物理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反应。在解放初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钧窑恢复特别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政府对钧窑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在政策引导鼓励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钧窑文化节,这对钧窑的发展和产业扩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官窑大师郦越宁:官窑的恢复最初是浙江美院跟浙江省轻工业厅牵头,后来因“文革”而停下来了。我们是1976年开始恢复南宋官窑的仿制工作,到1978年仿制成功。我们南宋官窑研制,2000年以后,当时也碰到了五大名窑的老师,当时很多老师就宋官窑应该怎么仿制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南宋官窑,这个工艺基本上比较成功了,从两次釉角度来讲,难度非常大,这次带来的是20多公分的。在现在还是三次釉的工艺,南宋官窑是三次釉、四次釉。 哥窑大师徐朝兴:我们龙泉窑其中有哥窑、有地窑,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南宋时成为鼎盛时期,到明清以后,我们龙泉青瓷慢慢就有点衰落下来。但是历史的脉络还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我们从1999年开始东山再起。一个民窑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怀,像我们龙泉青瓷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恢复起来的,尤其这几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讲我们龙泉青瓷这几年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五大名窑的鉴藏要素 徐朝兴:五大名窑不像景德镇,我们收藏五大名窑要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看它的造型。因为好的造型,为什么从古代留下来,实际上经典作品百看不厌,放在家里很大气。所以说第一要看它的造型。包括高矮、上下比例是不是协调,就是像男人看女人一样,从老远走过来,有一个高挑的身材,你会多看她几眼,如果说老远走过来圆的,你就没有兴趣看。造型是第一感觉。 第二,看它的釉色。五大名窑各有千秋,看它釉色是不是新鲜,还有看针孔。 第三,要看做工,做工比较到位,而且要比较精细。 无论是五大名窑还是当代的景德镇瓷器,传统的技艺固然令人留恋、沉醉,但“创新”始终是艺术品发展的永恒主题,“秉承传统、推陈出新”或许可以看作是艺术品传承繁衍并永葆青春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