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带有文人气质的涂鸦式书写

艺术中国 | 时间:2012-04-06 16:20:36 | 文章来源:江西美术出版社

读书>

要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还是要从他的生活轨迹中去寻找答案。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徐松算不上职业画家。虽然早年也是科班出身,但他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入纯粹的自由画家的象牙塔内,而是步入社会,经历了所有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所经历的一切。只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每当闲暇之余或是夜深人静,徐松总会拿起手中的画笔与调色板。

绘画,对于他来说,成为了一个人的“私事”。正因为他每天要应对许许多多的世俗与琐碎,才使得他更加珍惜绘画时属于自己的私密时光。生命中有很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很多的情感也不是我们付出真诚就能交换得来的。而绘画则不同,这是一个完全属于我们的世界,它的呈现完全由我们的意愿所掌控,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回应。在涂画的过程中,享受自编自演的乐趣,发现“自我”,安抚“本我”,进入一个与世俗世界完全不同的空间,让每天的生活显得不总是那么的雷同、无趣——这是否正是绘画真正的原始出发点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徐松的这种“业余”的定位,恰恰是他在经过多年的绘画历程与生活实践之后,对绘画本质以及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因为业余,所以“无求”;因为“无求”,才能够横涂竖抹,淡抹浓妆,无不机趣盎然,生机勃勃,自有一番真性情在。

 与“职业”艺术家不同的是,徐松的绘画并不过分的寻求“新奇”与“创意”,他的绘画更多是向内寻求,在画布上找寻自己内心的自由。没有了对结果的执着与认定,在创作中更能够放得开手脚,直抒胸臆。徐松在绘画时,并不过于看重题材或是形象,他的绘画针对的是绘画本身。他直接在画布上开始涂抹,形在意中求,笔笔生发,从偶然中寻找突破口,从看似不合理中,找到合理的可能,由抽象到具象,或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一步步的化险为夷之后,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同时自我的才情得到极大的滋养。这与中国文人画的追求颇有相似之处,但对于一个在艺术追求上已经成熟的艺术家来说,这种相似只是一种美学与人格上的殊途同归,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个人的追求中去。

徐松早期曾主攻肖像绘画,后来鱼与荷花成为他经常描绘的对象。在他近期的作品中,绘画的主题与形象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鲜明的笔触与灵动的色彩。画中的笔触时而厚涂,时而罩染,勾皴点染,像是中国画家手中毛笔的运用,看似漫不经心,又无不与画布的上下左右相互呼应,出意表之外,又得乎情理之中。画面中有的笔触与色彩像是仍在刻画对象,而有的笔触又在其之上将明确的形象破坏掉,有的笔触则干脆不再与物象有关,信手拈来,在画面上却又十分合理, 所谓“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仿佛只能如此。他的绘画中总是保留大量的空白,近期的作品愈加随心所欲,甚至将铅笔也运用进来,近似涂鸦,保留了东方审美中的空无与诗性,又有西方绘画所独有的微妙层次与丰富肌理,犹如一面历时久远,残破渍深的老墙,又像是苔藓层生,风吹雨晒的奇石,一派天真,令人想起近期刚刚去世的绘画大师通布利的作品。这种带有文人气质的涂鸦式书写,也使得他的绘画超越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的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虽然已经喋喋不休的说了这么多,但总感觉,对于徐松的绘画,已经不用多说。首先,他并没有一个急于借助媒体传播的观念或是图式,画依然是画;其次,对现在的徐松来说,人们对他作品的评判也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必须画,不得不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生理机能。能画到这种程度,证明他与绘画之间已经能够相互滋养。画,开始养人了。对于这样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我们还能够说什么呢?祝愿徐松与绘画之间的蜜月旅行一直进行下去吧!

2012 3月刊

徐松:带有文人气质的涂鸦式书写

青色时代——何晋渭韩国个展

心外无物,涂抹随性——强润伟的抽象绘画

“色”的浑然与叠覆——张雪瑞的抽象绘画

为山川人间写照——程晓光论意象风景绘画

澄明之心,自然之美——张肇达浪漫诗性的视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