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娴:艺术品基金有待市场检验 S:2012年艺术金融的发展趋势怎样? X:2011年下半年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从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秋拍看,当代艺术的行情并不好,明年的市场形势很难讲。从今年成立的艺术品基金投资规模来看,创出了新高。我认为,明年艺术与金融能否嫁接得更好,投资规模是否会更有效放大,关键要看这些艺术基金在明年是否能有份好的成绩单。 S:需要检验这些基金的实际投资效果。 X:是的,让投资人可以看到投资回报,或者基金每个季度推出的他们的投资报告,公布基金的持仓状况。虽然艺术品基金有投资期限,一般是3+2,或者2+1的投资方式,但是作为基金,如果是阳光私募的话,每季度都应推出一个报告,让投资者看到基金持仓情况,衡量基金的投资价值,至少可以判断出基金目前是盈利还是亏本。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包括国务院的38号文件下来后,对文交所的业务经营都会冲击非常大,现在还没有定论。艺术市场到明年上半年,还都很艰难,不会太乐观,如果有转机的话,也会是明年下半年。 彭中天:艺术品基金将会大行其道 S:您怎么看艺术与金融结合的发展趋势。 P:首先我们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判断。第一,现在工业经济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工业经济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但自然资源有限,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到瓶颈阶段,必然会向文化经济过渡;第二,今年中国的经济指标都在下滑。尽管中国经济一直在谈转型,包括今年强调发展文化产业,但是中国经济的瓶颈已经出现。文化和经济存在互动关系,当经济下滑时,文化也会下滑。但是大的方向——文化经济的发展不会变;第三,货币流动性过剩现象依旧存在,中国超发的货币需要新的资源转化为商品来填充。30年来,中国的国有资产被转化为股票,变成老百姓可以购买的商品,然后国有土地和福利房改建成了商品房,给社会增加了很多财富,从而对冲了很多超发的货币。在流动性依然过剩的时候,为了不让人民币快速贬值,国家必须要开发新的资源,五千年的优质文化资源是一定要被开发的。 S:文化资源应该如何转化? P:文化资产的证券化是发展的方向。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资源转化能力的竞争,要根据自己的独特资源进行转化,中国独特的优质文化资源转化是必然的。这么大的资源进行转化时,如果不用证券化的原理,谁能买得起这个单呢?所以我坚定的认为,文化资产证券化是必由之路。从大家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转向文化经济,到各地文交所纷纷试水,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一次试错运动,过热是肯定的,今后会慢慢回归理性,尤其是在国务院38号文件发布之后。文化资源证券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说文交所把艺术品进行份额化就实现了证券化了。证券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首先需要将文化资源转化成资产,由资源化变成资产化,然后再由资产化变成金融化,进而由金融化最终发展到证券化。同时还需要中介服务机构的完善和国家配套政策的出台。 S: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P:现在的阶段是资源变成资产的这条路还没有走。最近,国家发改委在上海举办“文化艺术品评估——质押融资合作试点签约仪式”,这为今后艺术品的资产化做了准备。虽然文化产品的价值很高,但是在企业财务报表里进不了资产类,国家不认可这是一种资产,因为没有经过国家法定评估机构评估,无法入账,所以国家发改委的这套评估体系在上海落户,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为文化资源资产化奠定了一个基础。有了资产化的基础,才可能金融化。所以我对明年文化资源的金融化充满了信心。 S:艺术品的金融化主要体现在哪里? P:明年的艺术品金融化主要是会体现在文化艺术品基金上。明年各类文化基金会风起云涌。基金是金融化的一个步骤。它把社会上的货币、人才和资源重新进行整合。通过基金这种机制,找到最好的人才,基金团队中有懂财务的、金融的、艺术的。基金是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资金由银行托管,老百姓可以利用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做投资。资金运用上由专家委员会来控制。这种基金形式应该是明年的主流。基金一旦形成,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和公开性会高于一般的企业,这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市场主体就会形成。等一批成熟的市场主体都出现的时候,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离艺术品证券化的那一天就很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