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张掖大佛寺藏明清佛经雕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4 10:04:04 | 出版社: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清《金刚经》雕版正面
 

张掖大佛寺寺藏明清佛经雕版,时代自明嘉靖至清康熙,共795块,国家一级文物。材质多以梨木、枣木、桃木及松木为主,这些佛经雕版,平直厚重,木纹清 晰,内容分《法华经》、《金刚经》、《童子经》、《孔雀经》、《药师经》、《华严经》、《七曜经》、《金光明经》、《观世音菩萨大悲咒》等近20种,多已缺失不全。经版规格不一,尺寸集于纵48-75厘米、横12.7-9厘米、厚2-4厘米间。雕版以文字版为主,正楷体,字形和行序皆反向。从版面上看,由于历史上频繁用墨刷印,多数雕版乌黑闪亮,字面工整出凸,笔画粗细均匀,字体清秀俊美,真实反映了明清刻工的超群技艺。其中有近50块经变故事版画、人 物版画及陀罗尼真言符咒版,或于扉画冠经文之前引首处,或是经中插图,组成左图右书、上图下文、内图外文等多样版式,目的都是为了形象通俗的解释经中故 事。在一些经文之尾,一般是“护经神像”的位置。这些版画,或线条繁缛,精细华美,或构图严谨,版式多变,是寺藏佛经雕版中的艺术珍品,为研究大佛寺佛教文化、佛教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大佛寺佛经雕版的历史

明初,刊印佛经主要集中于江浙一带,尤以南京、姑苏一带最为繁盛,地处西北边远的大佛寺,少量的汉文佛经是远远不能满足僧侣及信徒们的需求的,而作为宫廷 刻本大藏的《北蔵》,“不许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有损坏遗失。敢有违者,必究治之。”于是,刊印佛经,教化信众,就成了大佛寺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历史记载,明万历以后,大佛寺就已开始在金塔殿刊印经版,清顺治五年(1648年),张掖爆发了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义,义军造成了大佛寺珍藏的《北蔵》少部佛经失毁。事后,大佛寺立即组织人员全力补造,派遣僧人到武威罗什寺补造九百余卷遗失毁损的《北藏》,为填补佛经的缺失,再兴刊印等诸多佛事,这些活动,在刊印的雕版中,都有所记述。如“信士刘诰兹,因为父了还生前承刻,药师经愿助银三两……康熙二十七年九月,甘州金塔殿重刊”,“信官高孟刊板流通,同登华藏,共入毗卢,大清岁次癸亥年吉月吉旦”,“信女高门耿氏、王氏、李氏,释子比丘道海”等。这些雕版题记,一方面明确了清康熙年间大佛寺刊印佛经地点在金塔殿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本地史的遗留问题。如清康熙时期的张掖人凉州总兵高孟的家眷子嗣和捐资善举,本地史书无记,可谓填史之空白。(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第21期)

下一页名家与国宝《妙法莲华经》上一页磁州窑枕之鉴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二十一期
· 小议出土古玉之沁
· 磁州窑枕之鉴藏
· 张掖大佛寺藏明清佛经雕版
· 名家与国宝《妙法莲华经》
· 谈恽寿平及其绘画艺术
· “英皇储伊丽沙白公主大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