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谈恽寿平及其绘画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4 09:50:32 | 出版社: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颇为卓著,其中前五位的成就主要在传统山水画方面,唯独恽寿平以没骨花卉独占一绝。

恽寿平,初名格,字惟大,改字正叔,后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

 
春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出生于书香门第,恽氏祖辈多为明朝官宦,其曾祖父恽绍芳为嘉靖进士,为政颇有声名;祖父恽应侯由禀生入太学;父亲恽日初由邑诸生入太学,后得副榜贡生,并著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等。无疑,恽寿平成长在仕宦之家。此外,其伯父恽本初更是明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初学五代董源,后学元代倪瓒、 黄公望,并著有《画旨》一书传世,对恽寿平艺术审美理想的形成影响甚深。恽寿平年幼以聪慧闻名,史载其“父逊庵授之书,上口即能解义,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但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恽寿平,仕宦之家并未能给他长远的优越生活。清兵南下,自命有经世之才的父亲恽日初携子参加抗清组织。在无情的战争中,长子恽桢战死沙场,二子失踪,年幼的恽寿平也与父亲失散。值得庆幸的是,恽寿平被清军一位将领收养,在与养母游西湖时被生父见到,其父亲所出家的灵隐寺主持设法让父子团聚。二人在灵隐寺内住了若干年,读书、作诗、绘画,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才离寺。这段神奇的故事便是王忭所创杂剧《鹫峰源》的原型。恽寿平48岁时,此剧本在太仓演出,观之感慨曰:“穹庐旧事恨飘零,地老天荒酒未醒;公子翻看新乐府,他时筵席断肠听。”

家贫赖笔砚 得钱供朝哺

顺治十一年,恽氏父子离开久居的杭州灵隐寺回到家乡江苏武进,潜心研究书画。虽祖上老屋仍在,但早已家徒四壁。此后恽寿平开始过着亦耕亦读的清贫生活,更是勤奋作画以换取生活所需,正是“家贫赖笔砚 得钱供朝哺”。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来往于常州、苏州、无锡、杭州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与王翚相识,并成为莫逆之交,恽寿平为王翚写下“白手兄弟相 见少……人生能得几知音”的诗句。此后,他通过王翚得到了王时敏的指导。期间,他结交了书画家笪重光、查士标、梅清等人,对其书画艺术影响深远。为着生计,也因结交众多书画名家,恽寿平此时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以山水为主,花卉为辅。(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第21期)

 

下一页“英皇储伊丽沙白公主大婚纪念”上一页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对比与鉴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二十一期
· 小议出土古玉之沁
· 磁州窑枕之鉴藏
· 张掖大佛寺藏明清佛经雕版
· 名家与国宝《妙法莲华经》
· 谈恽寿平及其绘画艺术
· “英皇储伊丽沙白公主大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