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企业与艺术  就让他们联姻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24 11:13:29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借力双赢

  近年来,一些大型艺术项目最有效的资金途径即企业赞助。企业需要艺术的传递扩大社会影响力,将其提升到理想的高度;艺术也需要企业的资金支持来成全自己的绽放。两者结合,皆大欢喜,堪称完美之举。

  赞助虽然是个现代名词但不是现代之举,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到出处。古代皇家都会供养宫廷画家,出自宫廷画家之手而留下的稀世珍品不在少数。私人出资支持艺术的也大有人在, 18世纪的扬州,因贩卖盐而积累财富的商人们收藏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19世纪巴黎的新资产阶级购买、支持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现代社会中,西方很大一部分重要的艺术财富中,包括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的促成都是由于家族企业(或个人)的慷慨,捐献或出资建成,期间热爱艺术的出资人还赞助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不可否认,他们的赞助成为艺术发展史中强大的推动力。

  国外的品牌和企业为何更坚定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和高涨,内陆也迎来了国外的品牌和企业对本土艺术的赞助。马爹利在各大艺术活动中的频频出现,让我们记住了马爹利和它的干邑白兰地。正如其发言人所言,“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项设立举办的8年以来,马爹利这个品牌本身与艺术家的距离不断缩短,这大大强化了马爹利本身的品牌DNA,也是精湛的干邑酿造技艺和艺术创作的完美交融产物。当被问及在中国区的艺术赞助思路时,他表示,“我们的‘关注未来艺术英才’项目即是对青年艺术家的支持,‘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是对成功艺术家的褒奖,这是目前马爹利在中国进行艺术活动支持和推广的两条主线。相对于国外,马爹利目前更注重的是一些较为纯粹的艺术活动”。

  可见,品牌能通过支持艺术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文化形象,这不仅普及了品牌的效应,还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知名度。随着社会各方人性化的普及和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硬性广告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侵入性,使企业去寻找另一种可行方式,而绝大多数灵敏有实力的品牌注重强调情感性,赞助自然成为了企业推广的首选。赞助艺术活动的形式彰显了品牌个性,将自己和其他品牌区分开来。再者言,一次艺术活动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对于电视媒体短短数秒却动辄上千万的费用真是小巫见大巫。

  摩根大通在中国最早是做一些艺术教育项目,现在逐渐介入到不同的艺术赞助和慈善项目中。他们定期邀请中央美院老师给农民工子女在今日美术馆上课,希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普及艺术教育,去年今日美术馆的第二届文献展也是由摩根大通赞助。摩根大通中国区企业传讯及市场推广部副总裁梁利华表示,“赞助艺术活动的意义不止是展览本身,我们也会邀请自己的员工、客户去参观,这加强了公司对内与员工、对外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其实摩根大通一直在聘请专家(拍卖界、收藏界、艺术理论界等)为员工和客户开展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目的是让他们对艺术品的收藏、欣赏、定价等有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梁利华坦言,赞助艺术活动对公司的品牌宣传有益无害,“一味地向客户介绍产品,他们也会烦躁,而提供这种文化艺术教育的机会,客户愿意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拉近了我们与客户的关系”。


  两厢情愿才联姻

  近年来,由时尚、奢侈品、金融等企业发起支持的艺术活动越来越频繁,如“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盛典”、“北京奔驰艺术之旅”,由中国最大的画材制造商凤凰集团推出的“艺术凤凰——当代青年油画作品展”,由宝马赞助的“启蒙的艺术”展,包括今年再度携手“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的梅赛德斯-奔驰等已经深入人心,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不仅如此,为了更深入参与艺术项目和活动,很多奢侈品牌都创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如LV创意基金会、Prada基金会、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设立文化艺术奖项或基金会就需要有明确的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目标和宗旨、长期的规划以及高度的专业学术水平等,这样才有可能为基金会或艺术奖项树立良好的声誉和权威性。

  艺术北京的总监董梦阳表示,商业品牌与艺术的接轨对于中国的艺术发展尤为重要和可行。但他同时指出,艺术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可能去迎合商业品牌提出的每个要求,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他坦言,在观念上、意识上能与艺术对接的商业品牌并不多,而艺术要与商业品牌之间建立一种可以对接的语言,用品牌习惯的方式去搭手也很难。这也是很多批评家的顾虑,当代批评家杭春晓也指出,艺术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语意和艺术的表达,不关乎文化也没有自我精神反思性的向商业妥协的艺术,是品牌对于当代艺术的一种异化,一种宣传化、手段化和技术化。反而不是当代艺术与品牌的联姻。品牌赞助一场好的艺术活动,而当艺术活动成为一种文化潮流时,品牌会从中受益颇多。

 

  把握机会占先机

  随着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理念逐渐与世界接轨,一些企业已经有意识要占领这个先机领地,如报喜鸟、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都开始赞助和支持艺术活动。

  828日,“报喜鸟第三届新锐艺术人物大奖”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开幕。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信忠介绍,报喜鸟每年都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赞助艺术活动,并且已经作为一种常规预算,“虽然涉入艺术领域初期,对品牌的推动作用不那么显而易见,但持续时间越长,其作用越明显。我们坚信继续下去一定会给报喜鸟这个品牌加分,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含金量。”报喜鸟本着做好本土品牌的原则,借鉴国外大牌与艺术活动结合的经验,试图在国内挖掘新的创意点与艺术、时尚紧密结合。“报喜鸟的高层领导一直很关注艺术,并有着前瞻性眼光,最终促成了报喜鸟与艺术的联姻。希望能使中国的品牌与本土文化高度结合,赋予品牌更多的内涵。”他说,“这样一个艺术平台不仅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拓宽了报喜鸟的设计思路,其中专门设置了定位时尚的‘新锐系列’设计,把获奖艺术家的概念转换成新锐设计产品开发的主题。我们会长期关注获奖者,并加强互动,让更多消费者通过公开展览和品牌专卖店堂展示的形式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未来还可以在活动形式上再有创新。”由于报喜鸟对艺术活动的推动,其品牌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西方一直有赞助艺术事业的传统。许多跨国企业都开辟有专门用于艺术赞助的预算,国内的企业赞助只是刚刚开启。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缺乏艺术赞助的意识和热情,另外,国内没有很好的鼓励企业赞助艺术活动的税收政策。

  企业赞助是大势所趋

  据业内人士了解,现在有很多企业如房地产公司对支持艺术活动跃跃欲试,有积极的参与愿望,但因为专业知识有限,无法驾驭对未来的预计发展,企业的掌舵人还在徘徊、观望中。但随着社会艺术氛围的不断加深和中国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艺术作为一种商业现象一定会备受关注,更多的企业会愿意将艺术元素植入品牌文化的宣传中。

  企业赞助、支持艺术活动必定是大势所趋。艺术纯粹的文化气息有利于淡化直白的商业形象,并且与某些高端品牌的创始理念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品牌寻找合适的艺术推广之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艺术品也可以借助品牌的渠道在商业社会中得到更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可谓一举两得。中国艺术的未来也需要更多的赞助人,使艺术充满活力,让普通大众都能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

下一页谭国斌:研玩中国当代艺术上一页找寻企业收藏的真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三十一期
· 欧美债务危机的“狼”又来了?
· 早期中国当代艺术领跑市场
· 中国当代艺术的普及之路
· 抢“鲜”:2011年秋拍(二)
· 蓝宝石的传奇与价值
· 找寻企业收藏的真经
· 企业与艺术  就让他们联姻吧
· 谭国斌:研玩中国当代艺术
· 证券公司或可开拓艺术品投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