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你买艺术品,碰到的多是拍卖公司、画廊或是个人,如今又增添一员新军——艺术基金。对卖家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买家,因为它能迅速付款;对买家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因为它有势在必得的决心和充裕的资金。这员新军正在迅速膨胀,到目前包括信托、私募等方式的艺术基金已不下几十只。它作风干练,精确瞄准目标,货到付款。但又神秘兮兮,很少人能真正深入了解它。很多人或许会问,为什么同是艺术机构,拍卖公司、画廊等都要通过宣传方式来扩大知名度,从而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而艺术基金好像不需要,对它们来说,做个基金发布仪式已经算是很高调了,其他如募集资金投向、信息披露、人员变动等细节都鲜为外人所知。人们不禁会问,难道它们不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做大做强?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现实让它们目前只能低调行事。从管理层面来说,投资基金通常须报批中国证监会相关单位审批,统归该会监管,需要按照《基金法》来操作。但是艺术品方面的基金在《基金法》里没有有关的规则,自然也无须报证监部门批准,然而毕竟又属于投资基金,如何监管处于两难境地。因其特殊性,目前只能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游离在投资基金主管单位之外,取得相关从业执照即可运营。从运作方式来说,艺术基金尤其是信托方面基金大多和各银行私人银行部合作,私募通常来自相对熟悉的资本。因此,在目前,艺术基金都处于探索阶段,资金的渴求并不大。在没有硬性规定透明的情况下,相关的信息披露,自然能省则省了。当然,对于实际参与的投资者,适当的信息告知则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艺术基金目前的一些运作方式受到些许质疑,但对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首先它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不少新鲜血液,将那些对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感兴趣的外围资本吸引进来;其次它必须保证百分之百买到真品,对引导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标杆作用;第三,它需要精研艺术品行情走势,用量化标准来决定投资趋向,对市场理性投资也有带动作用;第四,它把自己的利益和客户利益捆绑得更紧,它们的资金回报是有年限的,赚不到钱首先要亏资金管理方的,也能促进市场各方提高责任感和风险意识,等等。对于这些优点,8月7日,我刊主办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论坛”上,来自拍卖、画廊等艺术机构方面的负责人都给予艺术基金很好的评价,并乐观其成。从这几年少数艺术基金公布的业绩来看,都比较理想,因此各地筹办和运作艺术基金越来越多。 艺术基金既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它的发展前景空间巨大。但目前艺术基金总是罩着一层厚厚的面纱,对其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阻力。一方面,仅通过银行和朋友介绍等渠道毕竟是有限的,客户资源的活水没有完全打开;另一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渠道总归给人一种不“正规”的感觉,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此,在社会舆论、客户资源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会制约着艺术基金的发展和壮大。 自2007年民生银行创建国内第一个艺术基金以来,4年多的时间里,艺术基金的数量和规模都呈强劲发展之势。各方面的进一步建设必然要顺应新的要求,例如在公开透明方面就该勇敢地走出一步。在信息披露上,完全可以参考证券基金的办法。作品何时买进、卖出,买了具体什么作品不便及时披露,但是基金封闭、交割结束,相关信息就值得披露。作为目前艺术市场中的一只重要力量,适时发布一些对市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声音也颇有意义。一来,让各方人士了解艺术基金在市场的积极作用;二来也有利于艺术基金成为“阳光”基金,成为市场中更重要的角色,为根治市场中一些顽症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