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5 11:14:30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国际性就当下来说对中国当代艺术无疑十分的重要,如果没有国际性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没有国际性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如果没有国际性今天的中国艺术可能还是学院派艺术或者完全守旧的艺术。当代艺术在改变中国艺术的同时也在被西方改变,但同时也在影响西方的艺术,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不仅给予自身机会同时还给予西方机会。但总体上当代艺术是国际性艺术,它的机会更多,学术更宽泛,意义更广泛,这也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部分。

那么,西方艺术界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劳伦斯认为:“西方原来根本不知道中国当代艺术,也根本不想看中国当代艺术,但现在知道了。在过去,西方总是认为中国不重要,现在认为中国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现在西方开始注意中国。

“国际上原来忽视中国当代艺术,他们说的国际艺术实际上就是自己,自己像是国际的,自己代表国际,从来不看中国的艺术。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现在是一个很真实的东西,它在那里放着,你不可能认为它们不存在,或者可有可无。现在西方开始改变了,认为一个国际性的展览或者国际性的美术馆也要有中国的艺术,这与喜欢中国当代艺术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不重要的。但是国际化这个概念应该真实地存在,现在西方要做一个专业方面的国际展览或者国际当代艺术收藏肯定需要中国的艺术,然而同时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还是很少。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或者西方,这也是西方早晚要考虑的事,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变成一个重要的东西,它在这里,西方开始注意了,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最大变化。”

“走向世界”始终是中国文化历史性情愿,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以商业的形态连接与世界的联系是表达中国文化“天下为一”的哲学使然,所以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常常以“寻友”、“远交”为目的,所谓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中国文化对待世界的基本态度。但是“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使得“寻友”、“远交”的愿望常常处于深刻的讽刺之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几乎成了某种黑洞,即使到了21世纪初中国文化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仍然不能乐观,西方社会对待中国的态度总是冷漠的,“它不愿看中国,也不想看中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产值为世界第二,这不得不使西方难以忽视中国的存在。中国当代艺术参与更多的西方艺术活动,并具有某种的影响力,这也不得不使西方引起某种重视。尽管对中国当代艺术仍然争议很大,但是能够改变西方的“国际”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显然,在世界的竞争中破解西方自认的“国际”概念,靠的是真正的实力,而不是所谓的民族主义或者某种政治情愿。就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始终充满国际的情怀,也是一种真正的民族文化,倒不是被误解的“中国当代艺术投向西方的怀抱”。中国现代性艺术家在面临激烈的国际艺术竞争中,在面临广泛的国内“误解”中,所显示的中国艺术历史性转变,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多的认识。今天,“国际化”概念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变得更加的真实,这是中国的进步也是西方的进步,因此,看到未来,就能理解当下。

那么,拥有深刻文化情结的中国当代艺术参与西方艺术体系,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最有利的一面是什么?或者最不利的一面又是什么?

劳伦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有利的一面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有自己的文化。

面对国际当代艺术各种变化,面对国际当代艺术各种压力,中国当代艺术有两个独特的东西:一个是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是中国自己的国家。这是中国艺术家最有利的一面,也是中国艺术最独特的一面。而中国艺术家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己的文化。 “如果说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最不利的一面,那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主要来自西方。因为相比较而言,西方当代艺术更加超前,更具有时代的意义,这就给予中国当代艺术很大的压力。”

1  2  3  


下一页中国当代艺术与瑞士情结上一页关于美术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谈 劳伦斯·何浦林的当代艺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