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讯 | 品牌 | 何以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与瑞士情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5 11:08:04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从1985年留学上海复旦大学,到香港,再到在上海从事了15年画廊的运作,劳伦斯对中国的情结是真实的,但他来自瑞士,对瑞士的了解肯定更加的真实和具体。

众所周知,瑞士这个面积狭小的国家在世界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世界银库”;又是国际重要机构所在地;此外,现代艺术又源于这个国家,它是达达艺术的发祥地;另外,红遍世界的安迪·沃霍的第一个展览就在瑞士举办。所以现代艺术在瑞士总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怀,谈论瑞士,谈论当代艺术,尤其谈论中国当代艺术总免不了要与瑞士发生关系,这是这个国家能力的显现。

今天,瑞士又是世界第三大艺术品收藏国(第一是美国),其收藏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瑞士有各种艺术杂志和美术馆,每六千个瑞士人就有一个美术馆。瑞士有钱人多,所以收藏家也多,这是瑞士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他们文化的一个特点。

 
《摆好姿势很重要》布上油画,180x140cm,2008年,计文于
 

那么瑞士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又有什么不同?劳伦斯说:“今天的瑞士实际上也是一部分人对当代艺术感兴趣,一部分人同样反对国际性艺术。瑞士艺术家一般不看外面,他们只看自己,作为艺术家他们会在瑞士发展,或者去欧洲某个国家,但是现在,瑞士艺术家也会去美国发展,因为美国现在很重要。现在,瑞士有很多艺术家,所以竞争也很大。在瑞士一些基金会或者某个艺术机构有时会给一些艺术家提供工作室,与之相比,中国没有这样的基金会和艺术机构,中国艺术家都是靠自己奋斗。”

与瑞士相比,中国艺术家算得上是“自力更生”,中国艺术家也够得上是多,如果中国有类似瑞士的基金会那一定不是小的概念,因为在中国什么都大,所以中国的事,往往在大中行走。但是中国艺术家不得不看外面,不得不关注欧洲,关注美国,这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

1  2  


下一页画廊的挑战上一页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谈 劳伦斯·何浦林的当代艺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