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天纵之才指间的陶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6 13:27:03 | 出版社: 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凝固童趣和纯真的陶瓷作品

毕加索喜爱把女人和动物轮廓相结合,灵活而多变的视觉形象、神速而奇妙的嫁接转换应运而出的奇趣新造型,总是令人眼前一亮,仿佛是一种轮回和概括,将生命中最难忘的因素反复叠加,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那非凡而奇特的想象力。而生命的尽头,毕加索又回归到了最初非洲木雕艺术的灵感之下, 开始关注原始艺术,这其中还包括了早期德兰非洲面具对他的启发。他于1968-1969年间创作的《小印第安人》的方形盘,则传承了南非部落人艺术和黑人雕刻的魅力。另有牧神、羊头、古老的传说和古时的妖女等选题。

表面看来,毕加索的全部陶瓷作品也许有些琐碎, 然而这些陶瓷其实已经相当雄心勃勃, 如此包罗万象的能力来源于他的想象力和智慧。事实上,他就像个高产的印刷机器,拥有惊人的生产力,从1947年到1971年截止,他在玛都拉共计完成了2000多件陶瓷作品,作为回报,毕加索允许工作室日后出售他的陶艺复制品。

毕加索的图形思索几乎从未真正意义上地离开过这片热情洋溢的地中海土地,在其最后的20年生命里,他对神话、民间传统、自然风景的理解和表现力日趋完美,自行设计了大量装饰风格的图形,对造型姿态、色彩上的尝试均有所创新和突破,继续玩味二维和三维世界里的组合的乐趣,进一步探寻个人和宇宙之间的联系和意义。此外,毕加索的陶瓷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还曾经制作了13个甜点盘,作为1949年送给美国传奇女演员Rita Hayworth 和穆斯林王子Aly Kahn的结婚礼物。

纵观毕加索一身的艺术成就来看,陶瓷艺术作为其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宽容度,是毕加索终身的、持久的领域。毕加索就是如此真诚而热情地拥抱着他的陶瓷艺术,他带着童趣和纯真,将零散的不系统的生活感悟,凝固于釉上。他又试图打破人们对陶瓷粘土的偏见,坚持认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陶艺产品应该被平价销售,要让普通民众都能用得起。

1  2  3  


下一页雕刻时光 续写传奇-《收藏•拍卖》独家呈现欧洲古董自鸣钟高端艺术赏鉴会上一页仪式化的记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2010-06
· 中国艺术批评隐含的特殊格局
· 圆桌:对话两岸三地艺评人
· 明月清风——至乐楼藏明末清初书画选鉴(续)
· 仪式化的记忆
· 天纵之才指间的陶艺
· 雕刻时光 续写传奇-《收藏•拍卖》独家呈现欧洲古董自鸣钟高端艺术赏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