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天纵之才指间的陶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6 13:27:03 | 出版社: 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Lot 75, Sale 2523 《脸》,直径273mm,创作于1965 年,成交价2125美元
 

陶艺创作的三阶段

不知毕加索是因小镇的优美景色或是陶艺之魅力吸引,他在小镇一住就是25年。同时毕加索也进入了其陶瓷创作初期——“平面时期”。由于尚未经过陶瓷专业制作训练,起初他始终没能解决上釉和多重烧制的问题,于是就直接在结了块的粘土上塑造鸟、鸽子、猫头鹰的形态。他又找到了供应商提供西班牙浅口盘。五彩拉毛粉饰盘面替代了原先在的画布边框创作。他选了库存中的一些素烧碎片来装点,用来强调精致色彩和几何装饰感的盘器形态。在小型介质上创作,毕加索明显丢开了超现实主义时期画面的错综复杂感。在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中和绘画一样,常会出现梅塞德广场上成千上万只来去自由的鸽子、斗牛场等元素,这些元素均承载着毕加索对故乡的热爱和记忆。

在苏珊夫妇的帮助下,毕加索学习了一部分粘土基础知识,并得到了关于色彩、烧釉等方面的建议。他开始突破平面的图形表现,通过自由调整陶器的形态和比例,成功地将装饰趣味浓郁的元素植入壶,盘,花瓶等容器中,使之成为兼顾使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品。比如该场拍卖中以6万美元成交的《两只高手柄花瓶》,瓶身成了女人的身体,耐看的黑白配色,富有装饰趣味。

拍打着礁石的浪涛,野兽派画作一般色泽浓郁的植物、港口傍晚的风景,典型的伊比利亚式生活,浓郁的地中海情节赋予了毕加索独特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是他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细看此次拍卖推出的拍品,我们能感受到,无论是盘子、瓦罐、还是花瓶、小型器皿雕塑,作品中浸润着自然的温润气息。采撷自然而来的泥土、水、空气、饥饿的鱼、渔民等,并赋予它们简洁的线条、坚固的体块以及地中海系配色,形成了灵动的平面组合。

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毕加索进入陶瓷创作的成熟期,他开始用电动燃煤窑炉自行烧制陶瓷,终于能够尽兴地体验到自由烧制的乐趣了。猫头鹰是毕加索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天晚上,毕加索和弗朗索瓦在回家路上发现一直受伤的猫头鹰,他们就顺便把它带回家治疗,痊愈后就一直留在了毕加索的家里。另一件作品──《猫头鹰女人》是一只形式对称的标准花瓶,通过在瓶背面中心位置增加一个裁剪不正的圆柱体,将其形状复杂化,这一有趣的细节设计为作品增添了令人喜出望外的装饰感,独特构成了“猫头鹰女人”的卷发。与这件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创作于1954年的《西班牙大水罐》,此次拍卖的成交价为10000美元。蓝黑配色的花瓶描绘了一条美人鱼,她的身体被设定在一个优雅的U形曲线中。毕加索巧妙构思了其中的错综细节,并运用丰富的颜色和纹理来表现。正面是飘垂着长发的裸体女人,而背面那一半却是一条大鱼,锯齿z形刻画的线条,配合着细微的米色斑点,展现出人鱼下半部的鳞片状特质,中间卷曲的手柄,加上人鱼头发和尾巴的弧度设计,共同组成了这件稚趣俏皮的陶器。

1  2  3  


下一页雕刻时光 续写传奇-《收藏•拍卖》独家呈现欧洲古董自鸣钟高端艺术赏鉴会上一页仪式化的记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2010-06
· 中国艺术批评隐含的特殊格局
· 圆桌:对话两岸三地艺评人
· 明月清风——至乐楼藏明末清初书画选鉴(续)
· 仪式化的记忆
· 天纵之才指间的陶艺
· 雕刻时光 续写传奇-《收藏•拍卖》独家呈现欧洲古董自鸣钟高端艺术赏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