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对酒当歌话梅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2 10:10:26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酒闻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亦香”,“佳肴美酒君莫醉,真情实意客常来”。说起喝酒,我还是有些酒量,从来没醉过——也没喝过。喝酒讲究用好的酒具,本节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盛酒的容器——我们现在称做“梅瓶”。

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我认为梅瓶的造型是中国陶瓷中的“第一造型”。梅瓶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瓶子的概念有一点不同——它的重心在上面,头重脚轻。我们一般会认为头重脚轻的东西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梅瓶就看着非常舒服。梅瓶在唐代晚期出现的时候,曲线没这么圆,上下偏直, 样子显得很笨。梅瓶在历史上都是装酒的,往往直接写明,比如“清沽美酒”、“武林城里崔家酒,天上应无地下有”,相当于直接的广告词。冯小刚导演拍的电影《夜宴》中,道具就有用的不当的地方:皇帝身后搁俩梅瓶。我说,那就是俩酒瓶子,相当于今天拍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纪录片,领导人身后却搁俩二锅头瓶子,都比较跌份儿。现代人对历史的误解,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老说“容器的革命是文明革命的坐标”,容器的每一次革命都蕴涵着大量的信息。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瓶子的时候,心里怦怦直跳。卖主找到这个瓶子以后,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磁州窑的梅瓶,问我愿不愿意及时去看一下。我凭着对他的了解,他说话做事都有信誉。他给我打电话,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我判断他说话一定是趋于真实的。那天我是在被窝里接的电话,放下电话赶紧起床洗漱,穿上衣服就奔过去了,到了我俩约定的地点。见面他就打开了包装,当时这个瓶子上还缠了很多纸,搁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背包里,一打开我心里就怦怦直跳。我觉得像这样的机遇,人一生碰不到几次。我当时很紧张,觉得有压力,按照常规他不会只给我一个人打电话,他会给若干个人打电话,那么谁最勤快谁最合适,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跟他的谈话过程很简单,几分钟就谈妥了,就在我们俩准备起身去银行的时候,后面的几拨人全到了,前后只相差20分钟。“勤能补拙”,勤快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做人都要勤快一些。

“梅瓶”这种器型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皇家的经筵制度有关。凡是皇帝,无论小时候受过多好的教育,长大后一定还要再学习,接受再教育。作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要虚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这就是经筵制度,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讲经的时候要喝酒,这又跟我们的文化习俗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就是说皇帝作为学生,在听老师讲完后要反过来招待老师一下。皇家招待的等级是非常高的,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到了近代,“梅瓶”这个新名字出现了:一是由于讲筵制度废弃了,旧的名字不大相称;二是瓶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文人喜欢用它插花——它的口很小,文人认为这和瘦骨嶙峋的梅枝是相匹配的,插一枝梅花显得特别雅致,要是插一朵牡丹就不美,所以它的新名字就叫“梅瓶”。


梅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土,尤其是在广西。靖江王陵出土了很多梅瓶,数量超过千件,装什么的都有:中药材、粮食、铜钱,还有酒,就是希望人死了之后,还能继续享用这些东西。我记得以前出土过一个梅瓶,打开以后酒香四溢,里头盛的是桂林特别有名的药酒,酒里有荔枝、红枣、龙眼,还有一件出人意料的东西——三只没有长毛的小老鼠。两广地区有一句民谚“一鼠顶三鸡”,就是说一只老鼠的营养或者药力超过三只鸡,所以你想这400多年的药酒得多补啊。

观复学堂

1.这个梅瓶是宋代的青白瓷,南宋皇帝讲经时用来装酒。以今天一斤装的白酒来盛装,这能装多少瓶?

A. 13 B. 14 C. 16 D. 17

马未都评:这个梅瓶可以装将近17瓶酒,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想象。过去的人很能喝酒,武松过景阳冈时喝了18碗,我们经常能够在电视剧里看到,行武的人拿着一大瓶酒咕嘟咕嘟地灌,喝完了一摔瓶子就上战场了,可见豪迈之气。

答案:D. 17

2.为什么梅瓶大多都是肩宽、底小的?

A. 美观?B. 为了携带方便?C. 倒酒不容易溢出

马未都评:其实三个答案都有些道理。第一个是美观,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就是小口封尖,然后肩下渐收,以及足部比较小,形成了一个瓶的态势,这个姿态是非常美的。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最正确的,它最早就是为了便于携带,当时梅瓶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瘦,俗称“鸡腿瓶”。马屁股后面有一个皮套,梅瓶插在皮套里就是下小上大,在路上颠簸时不至于颠出来,瓶身还有一棱一棱的防滑纹理。契丹是个马背上的民族,跟纯游牧民族有一点区别,他们是逐水草而居,可以携带这种比较沉重的酒具。第三条也成立,因为梅瓶重心在上,倒酒时,满满的酒不容易冲出来。

答案:A. 美观;B. 为了携带方便;C. 倒酒不容易溢出

3.西夏磁州窑诗文梅瓶很有名,磁州窑系是我国古代六大民窑系之一。请问:另外五个窑系,哪些是北方的,哪些是南方的?

A. 定窑系?B. 龙泉青瓷窑系?C. 钧窑系

D.耀州窑系?E.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马未都评:宋代是中国陶瓷的一个高峰期,不仅仅是官窑,民窑也蓬勃发展。关于民窑,我们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按照《中国陶瓷史》上的说法,民窑有六大窑系,实际上还应该再补充两个窑系,也就是有八个窑系——正好是以长江为界,北方和南方各四个。北方有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方是有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系统。所以这样来看,A、C、D属于北方窑系,B、E属于南方窑系。

磁州窑是自宋以来北方最大的窑系,覆盖华北、西北、东北的绝大部分区域,其品种之广泛在中国烧窑的历史上首屈一指。“磁州窑”直到20世纪初才被命名,而给它命名的人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一说美国人)霍布逊。磁州窑的特征是率真、粗犷、没有约束,充分体现了一种民间情趣。官方的东西要定很多规矩,应该如何如何,因为它要层层审批,有一处通不过就得退回去。而磁州窑不存在这回事儿,它不给自己定一个规矩,而是工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现在画一个,一会儿就给烧出来了。恰恰是这种没有约束的陶瓷工艺使我们北方磁州窑的陶瓷变得非常丰富。

答案:北方窑系: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南方窑系: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4.梅瓶除了盛酒之外,还有什么功能?

马未都评:梅瓶还有插花、装饰和陪葬品的功用。陪葬品可以算祭祀一类。大量的梅瓶能够出土,主要跟它祭祀有关,我们今天能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梅瓶。

5.梅瓶以前叫“经瓶”,那么“四书五经”的“四书”是哪四书?

A. 《大学》《中庸》《论语》《左传》 B. 《大学》《中庸》《易经》《左传》

C. 《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D.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下一页皇家珍宝景泰蓝上一页嬗变之美观金鱼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第一章 瓷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