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离席高就座上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2 10:00:23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马扎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很多人以为马扎不会是年代很古老的一个物件,应该也没有多大价值。但恰恰相反,马扎是我们中国家具里最古老的品种,有两千年以上的时间了。历史上,它有一个学名叫“胡床”,这在《后汉书》里就有记载了。曹操跟马超打仗,曹操跑到江边准备渡江,就坐在马扎上。“床”在中国古汉语中的本意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解字》里记载得非常详细,“床,安身之坐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最早是睡在地上的,席地而坐、席地而卧。

至于“胡床”这个说法,古人认为凡是从西域过来的,都用“胡”字打头,我想这跟当时汉人的观察有关。汉人一般来说皮肤都比较光洁,毛发都不那么重,一看西域来的人,脸都剩一点儿了,全是胡子,所以当时的汉人把西域来的人称为“胡人”,我想很大程度上是观察了这种表象。

马扎是游牧民族带给我们的,一般来说,农耕民族容易故步自封,但是我们古人能够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吸收了游牧民族先进的起居方式。人类有两种起居方式,一种就是席地而坐,亚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席地而坐,比如日本、印度、尼泊尔、泰国、韩国、朝鲜,都坐在地上。欧洲则是垂足而坐,两千年前欧洲人就已经是高坐,坐在椅子上了。为什么要高坐呢?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环境比我们潮湿,我们亚洲干燥,尤其黄河流域非常干燥,所以人坐在地上不会过于难受,但是欧洲比较阴冷,坐在地上是不可以的,所以欧洲人很早就高坐起来,由此东方和西方形成了两种起居文化。只有我们,只有聪明的中国人,改变了起居习惯,既保留了席地而坐的一些特性,又接受了高坐的文化,这种文化给我们后来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这个马扎是我以前认识的一个搞摄影的小伙子“淘”来的,他没事儿喜欢挎着包到乡下采风,在通州农村碰见了一个老大娘,她坐的那马扎可是有年头了,一看就是老辈儿留下来的。小伙子说:“您看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坐着这个也没个靠背,多难受;我是搞摄影的,还喜欢老物件,您看,我就挺喜欢您这小马扎的,要不您五块钱卖给我得了。”大娘说:“那不行,我还用呢,再说用了一辈子了,有感情了。”小伙子说:“大娘,您看我给您一个躺椅,铁架子、防雨尼龙布,能调节角度的,这坐着躺着都舒服,再给您大孙子买一个变形金刚。”

就这样,一个躺椅、一个玩具,换了一个黄花梨的老物件。现在看很划算,但在当时看这可能是一个赔钱的买卖,当时大家都觉得老物件不值钱。在20多年前,大家的生活愿望跟今天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对老的东西除了一些老人还有情感,年轻人一般都对老东西没有感情,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小伙子就用现代化的物件,换了一个老物件。这东西我想各地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小时候这东西叫马扎,还有的地方叫扎子、交叉子、小床。

在通州这个地方怎么会发现黄花梨呢?这有一个历史背景。通州之所以叫通州,意思是四通八达。我们有两个通州,北京的这个叫北通州,南边还有一个南通州,简称南通。明清时期,黄花梨家具生产出来以后,从苏南运到苏北以后,从南通起运到北通州下船。这条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河,给中华民族创造了无穷的价值。到了通州以后,货物要下船,它不可能在船上待着,下船以后,通州周围 的人都以贩卖家具为生。做生意的人一定有一个问题,他最终肯定会剩下一个库底子,就是卖不掉的东西,比如进了十个,只卖了八个,剩下的那两个就是库底子。通州这个地方由于后来城市的改变,交通变得不便利了,信息变得闭塞了,所以大量的东西就沉积在那里,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这个地区离北京城又有一段距离,“十年浩劫”的冲击又没到此,东西又能用,所以在我早年喜欢收藏的时候,大量的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就来自通州。


这个物件也是库底子,是那小伙子偶然撞上。今天看是占了便宜,那时候是吃了亏。“我们历史上所有的公平都是瞬间”,记住这句话。公平永远是瞬间的,不可能是长久的。我这番话如果20多年前说,我估计大家马上就都奔通州了。

很多人都到通州淘过宝,我也去过。我那时候在出版社做编辑,来了一个以淘宝为生的人,说马先生,我带你上通州喝街去。我当时也不理解这“喝街”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满街地吆喝,谁家有没用的东西我买,简单地说,就是过去收破烂的。我没喝过街,不大好意思,这人就跟我说,你离我20米远,我在前面喝,你在后面跟着,因为喝出来我不认得,他说:“我保证遵守我的职业道德,我是一步一喝。”他怎么喝的?“有破烂我买,有旧家具的我买。”然后就会有人出来,“小伙子,过来过来,我们家有一东西,你看看这是什么啊?”我在旁边就凑上去了,也看。看当然得有暗号,东西的好坏是按事先约定的手势。可以告诉大家,“OK”的手势是世界通用的,大家都明白;另外,手摸身体的哪个位置表示这个东西的好坏程度,比如摸脑门就是很好,摸鼻子就次好,再往下摸就类推,手的位置反映这东西的程度。

我们去淘宝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我们的前辈王世襄老先生,就在通州买过很多东西。王世襄常被人们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可他却因此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王世襄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清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注重长期的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生前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90余篇。

认识王先生的时候,我还很年轻,不到30岁,王先生给我讲过故事,他早年在通州买过黄花梨方桌,当时王先生买一个黄花梨方桌花多少钱呢?五块钱。这个不稀奇,那时候五块钱可能是一个人的救命钱。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好很多,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借钱度日。然而在几十年前,很多人到月底都要靠借钱度日,这个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当时五块钱买一个方桌有一个问题,从通州怎么运回城里?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是三轮车。三轮车运这张桌子是可以的,可是价钱王先生舍不得出。从通州把这桌子运到北京城里来,要三块钱,不贵,但对这五块钱的桌子就贵了。你们家花十万块钱买辆汽车,花六万块钱给你运到家里去,你肯定不干。王先生就一个人把这个桌子运回来了,过去的自行车比现在的自行车大,二八型的,二六型的,二六型一般都是女的骑,男的都骑二八型的车,王先生就把这个桌扛在后背上,右手抓一条腿,左手扶把这么扛着,骑着就回来了,非常要求功力。那个时代提倡节约,“节约”的宣传标语贴得到处都是,我们今天讲究的是碳排放,其实减少碳排放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好习惯。

观复学堂

1.请说出以下名称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应的物品:胡豆、胡羊、胡瓜、胡荽。

马未都评:胡豆不一定是豆,胡羊不一定是羊。我觉得这个题对今天的人来说多少有点儿难度。第一个胡豆有两解,主解是蚕豆;但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载,豌豆也叫胡豆,这是另外一解,所以说答这两个都算对。第二个胡羊就是绵羊,我们国家本土产的羊是山羊,不是长胡子的羊。胡瓜就是黄瓜,胡荽就是芫荽。注意,外来的东西一般都有异味,像刚才说的芫荽、胡萝卜,很多人不吃胡萝卜,嫌它有味儿,这些都是外来的。胡椒是个特例,胡椒倒不是从西域来的,是从越南传进来的。


答案:分别对应的是蚕豆或豌豆、绵羊、黄瓜、芫荽

2.“胡床”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后汉书·五行志》中,“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这八个以“胡”字打头的词中,在词性上与其他几个有明显区别的是哪个?

马未都评:这条关于胡床的记载是在东汉末期,说的是倒数第二个汉朝皇帝——灵帝,“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笛、胡舞”,后面还有一句话,叫“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就是说京城里所有的有钱人都竞相学习。这八个词汇当中,有七个应该算是名词,只有“胡坐”是个动作,是动词。我们从这个记录当中可以感受到,胡坐这个动作在当时非常引人注意,所谓胡坐就是高坐,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定视野的变化。韩剧和日剧里,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因为人坐在地上,用高柜会觉得非常压抑。高坐决定家具的所有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

从东汉开始就有“胡坐”的记载了,从东汉一直到唐,是完成中国起居习惯变化的一个漫长过程。唐代加快了变化的速度,因为唐代的经济发达,外来文化迅速增多,人们的生活频率加快。正如我们今天的生活跟过去比较,今天的生活频率非常快。我们今天一年接触的事情,可能过去10年才能接触到。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五次出现,三坐两站,其中有一次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盘腿坐是一个习俗,比如在陕北乡下待惯的人进了城,他总愿意蹲着,因为他从小习惯了,觉得坐在沙发上不舒服。韩熙载也是这个情况,即使地位很高,让他垂足而坐,他也不很舒服,所以要盘腿坐在椅子上。这幅画充分表明我们起居习惯改变的一个中间过程。

答案:胡坐

3.胡箜篌是吹奏乐器,还是弹奏乐器?

马未都评:箜篌是一种弹奏乐器。竹字头是后人加上的,根据当时史籍记载,有时候“箜篌”就是“空候”这两个字,没有竹字头。可能跟它用的材料有关,所以后来又加上了。我们有很多字是改变过的,比如“椅子”的“椅”最早写就是“倚”字,但是宋代以后大部分人认为椅子都是木头做的,所以就把左边的单立人就改成了木字边,这个很正常。在中国文化的历程当中,很多文字都不是初始状态,都是在慢慢改变。

答案:弹奏乐器

4.请正确读出以下表示四种不同坐姿的词语:跽坐、箕坐、趺坐、散坐。

马未都评:第一个“跽坐”读“季(音)坐”,这个坐姿非常吃力,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在家里练习一下,坐不了10分钟。第二个读“积(音)坐”,这个坐姿在古代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坐姿。第三个就读“夫(音)坐”,趺坐也叫迦趺坐,在宗教绘画中大量出现。散坐读“伞(音)坐”,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坐姿,韩国电视剧里常出现这样的姿势。我们是由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改为了垂足而坐,所以“席”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保留了原始的痕迹,所有的“席”字都跟我们早期的坐姿,跟我们的起居方式有关。比如说主席,“主席”在《礼记》中有记载,“五人以上长者必一席”,就是当五个人在这屋子里的时候,长者、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坐在一个小席子上面,这就是主席一词的由来。英文不是这样,英文的“主席”说chairman,意思是椅子上的男人;我们是席子上面的男人。再比如说“席卷而逃”,也就是裹起来就逃跑,这些都跟我们早期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两千年以来,我们改变了起居习惯,但我们的文化一直在延续,这就是证据。

下一页官位权势说交椅上一页一物两用万历柜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第二章 家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