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唯形为尚多宝格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2 09:58:11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现代人储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东西有大有小,而现在的家具都是平平整整的,要把东西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就会发现不合适。储物箱往往把第一层放满了,箱子上方还有很多的空间,但是又没有隔层,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空间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非常浪费。

古人也有同样的烦恼,比如说古董多了,怎么搁呢?古人有解决烦恼的方法。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全国兴起第三次收藏热,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专门陈设古董用的家具——多宝格。

下页图中是清代鼎盛时期的漆质彩绘多宝格。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个面,非常漂亮,其实它的背面依然这样漂亮。这个多宝格猛一看好像不够高,实际上它上面设有一个围栏,留有陈设的位置,这个围栏就呈现出一种舞台效果,戏台子的感觉,东西放上去以后你会觉得它是在表演。它利用了所有空间,每个空间都可以陈设艺术品。这个抽屉里还有漂亮的花纹,可以说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的精美。这种多宝格的出现正应了我们“康乾盛世”收藏热的兴起,这是当时创新的一种家具,解决了储物的烦恼。

不必往上摆东西,它单独陈列就已经是一件艺术品,已经足够漂亮了。但正是因为它太漂亮了,如果往里面放东西,往往就挡住了那些精美的图案和花纹。从某个角度来讲,这可以算是它的一个缺陷——有点儿喧宾夺主。

多宝格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它一般都是对称设计,左边有一个空间,右边也有一个相同的空间,也就是不一顺边。对于中国古代的家具来说,对称是一个基本原则。多宝格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尽管我们看到过很多单只的,但那都是历史上就被拆散了。

多宝格是典型的装饰性家具,除了搁几件古董装饰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但人们生活好了,就肯定要追求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说它的出现表明了社会富足时期的到来。今天也是这样。现在很多人居住面积扩大了,就跑到家具市场买一个古董柜子,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搁几件古董上去,就很高兴,我还见过搁烟灰缸的。这都是社会富足的标志。我们可以透过家具看到财富的积累,看到社会的进步。

这样的多宝格在国内留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因为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就陷入一个低潮期,紧接着就发生了近百年以来的各种战争;另一方面,新中国建国初期也没有机会顾及它,只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生活好了,忽然想起这样的家具了。但是100多年以来,我们对它都不重视,所以大量的多宝格都被损坏掉了。这件东西是我们从美国买回来的,它在美国也待了100多年,离开我们的故土也100多年了——以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来说,几代人都走过去了。但是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它又有机会回来了,按照今天的说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站在它旁边,你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种亲切感来自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上面虽然画了很多图案,比如山水、花卉,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不是我们理解不了的文化。对于我们能够理解的文化,我们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我们今天的人多有福气啊,不仅生活在一个富足的时代,还能看到我们历史上富足时代的遗物,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观复学堂

1.多宝格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光绪

马未都评:多宝格的出现肯定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提“康乾盛世”,这在历史上有时候也称“乾隆盛世”,认为18世纪的中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某个现象的产生一定是由小及大,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康熙时期江山还没有那么稳固,到了康熙中期才加快了发展速度;到了雍正时期,我们今天以证据而论,雍正时期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十二美人图》中出现了多宝格的形态,通过这些画我们可以判定,多宝格家具的产生是在清代雍正年间。

多宝格的出现在雍正年间,但是不普及;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人们生活富足,全国流行这种尚古之风,所以多宝格立刻就风靡了上层社会。联想今天的家庭装修,很多人在家庭装修时进行空间分割都愿意用多宝格这种形态。比如在客厅和餐厅之间做一个心理间隔,在过去就是安两块板就完了,但是现在为了美观,为了空间的分割,就做一对多宝格,把一些古董陈设上去。没有古董,也搁一个空酒瓶子。不管是搁什么,重要的是知道利用空间:一是实用,我们过去最穷的时候对空间的利用是尽可能地做壁柜、做吊柜、做组合柜。因为居住面积太小,要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间。当我们的空间变大了,尤其家庭空间、客厅也变得比过去大很多,又有了餐厅,这时候就注意到空间的分割,这时候的注意点由实用转为了装饰,多宝格就应运而生。

答案:B. 雍正

2.多宝格的出现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情况?

A. 家装流行?B. 收藏风气?C. 生活富足?D. 中西融合

马未都评:我想ABCD四个原因,理论上讲都有一点儿。但题目说的是直接,我想A和B多少有一点儿间接。我们今天讲的家装,理论上是指直接的装饰,而不是陈设。多宝格算一个陈设,在“康乾盛世”的后期,尤其乾隆时期,社会极大富足,当时国库的储备是极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收藏风气兴起。中国历史上,收藏热的高峰时期就是乾隆时期,那么这种陈设艺术品、陈设古董的家具就非常时髦。第二,整个生活的富足是一个大前提,所以我觉得B、C这两条是比较准确的。

答案:B. 收藏风气;C. 生活富足

3.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负心郎是谁?

A. 李甲?B. 李乙?C. 李丙?D. 李丁

马未都评:李甲是个官宦公子,把家里给的几千两赴京赶考的银子全都花在了杜十娘所在的青楼,落魄了之后,青楼的鸨母把他轰走了,杜十娘为了给自己赎身,遭到了毒打,把身上所有的财物都留给了妓院。她本来是想跟李甲渡船回李甲的老家,过安稳的生活,没想到李甲怕回家了被父亲埋怨,所以就把她转卖给了富商孙福。杜十娘非常伤心,怒沉百宝箱,最后投江自尽。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和清代的百宝箱有天壤之别。明代的百宝箱就是一个箱子,里头装满各种金银珠宝;清代以后有一种便携的百宝箱,打开以后支起来看就是一个百宝格,非常漂亮。上图就是乾隆宫廷的百宝箱。

杜十娘的故事特别悲情,而如今大众媒体将我们很多传统的故事娱乐化,从某一个角度上讲,这能使更多人了解我们古代的文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表现不够,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尽可能多读读原著。

答案:A. 李甲

4.以下哪种对博古架的称谓是历史上没有的?

A. 百宝格?B. 千宝格?C. 万宝格?D. 多宝格

马未都评:这涉及我们的文化数字概念。中国人很有意思,对数字的概念是非常清晰的,个位就不用说了,然后依次是十、百、千、万,到万就到头了。我们过去说“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团结起来”,最大的数字就是万,所以说“皇帝万岁”、“太后千岁”,它是有等级观的。西方人的观念中没有这个“万”字,英文中没有“万”这个概念,他们用“千”,我们说十万就是十万,他们说十万就是一百个千。在中国文化中,说“万”就是说到头,说“千”永远是差一级,比如“千姿百态”不敌“万种风情”,“万”一定是最高等级的,那么在给物品起名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因素,所以不能选择“千”,“千”在中国文化中不是顶级的数字概念。比如我们诗歌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定要用“万”来结束这个“千”,所以在这种起名的方式中,把“千”去掉一定是对的。

答案:B. 千宝格

5.多宝格盛行一时,但保留至今的却数量稀少,为什么?

A. 人为破坏?B. 不再流行?C. 易损坏?D. 占空间

马未都评:一个古代的物件能否保存至今,它有诸多的社会条件,但有一个条件是不能忽略的,即是否尊重这个文化。这个东西再不易保存,如果你尊重它,你一定能够把它保存至今;这个东西再重要,如果你漠视它,你一定能把它毁掉。我们历史上,由于我们对文化的漠视态度毁掉了大量的文物。有很多文物是石质的,当年在曲阜有很多大石碑,十几米高,将近一米厚,都被砸掉了。那非常不易损坏,但依然被人为损坏,那就是我们漠视文物的一个典型例子。

今天回过头来看最近几百年的历史,能够看出我们所走过的轨迹。多宝格在清代才出现,如此优秀的一款具有极强装饰风格的家具,尽管它易损坏、占空间,有这么多的缺点,但不属于它致命的缺点——致命的问题是我们对文化的漠视。由于一百多年来我们对文化的漠视,导致如此优秀的家具被我们自己给损坏掉了。有的嫌这些格子碍事,放什么都不方便,就彻底把它锯了,安上一个玻璃门,给改造了。你今天心疼,当时的人不心疼,当时的人没有这种感受,因为他觉得文化给他带来的都是累赘。我们的文化有过这样惨痛的历史和教训,今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有这样的东西流传到今天算是劫后余生。如果我们尊重文化,将来这种人为的破坏一定不会再有。

答案:A. 人为破坏

上一页官位权势说交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第二章 家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