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耐德在今日美术美术馆的展览《天梯》,则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一次作品同自然、同命运或者同信仰之间的对话。对施耐德那些红色立方形体变形作品的历史了解,就不会再奇怪,這些看起来非常工业化的红色抽象雕塑,如何闻起来有种极为庄重神秘的味道,甚至有种宗教氛围。 这个展览的主展厅流溢着抽象庄重的极简主义音乐,与音乐同处于一个空间的是两座高10米的红色天梯装置。每座天梯由16架梯子组成,一座形成十字,一座围成正方形。这可以看作是施耐德立方形体变形的延续。十字和正方形的形状所用的梯子数目一样,但十字将空间划分为四个开放性的区域,而正方形则将空间分成了封闭的内部同外部两个部分。吊诡的是,梯子由线而不是面构成,这仿佛又化解掉这两种空间划分方式的区别。空间在梯子形成的洞里流通,内外融合,一起顺着天梯向天空延伸。这种建立与消解的意味让人想到巴别塔的故事。创世纪中人类联合起来修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让塔上的人说不同的语言,阻断通往天堂之路。而施耐德的天梯却通过空间设计的方式意外的消解了这种区别,从而改变了巴别塔的命运。 非常有意味的是,针对这次中国展览的计划,天梯的材料是中国竹子。10米的高度自下而上望过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逐渐变细的竹竿顶端,看起来像是伸向天梯的手指。竹子拥有自然的物理属性,与此同时,在中国,竹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寄托,也是中国民族文化性格的化身之一。这种材质和形式的组合,一方面延续了施耐德多年艺术观念和审美形式,即运用艺术家个人的纯粹的人工造型体系的视觉象征和观念内涵同自然和文化等非人工领域进行视觉方面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制造出本地文化语境同艺术家所属文化语境之间的对接。那些伸向天堂的手臂,在探讨自然、命运和人类的未来,也许是巧合,艺术家惯用的红色,仿佛在通往天堂之路上为我们题设了关于死亡得警告。或许,同对自然的不尊重有关。 在副展厅位置,入口处悬挂的黑色几何体装置发出“诡异”的鸟声。整个副展厅灯光昏暗,同主展厅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空中悬挂的一组红色几何形体雕塑在射灯的照耀下有种宁静的突出和诡异的庄严。它们如同失重一样飘浮在空中,尖锐的下端似乎具有某种悬浮的能力。这些小块的悬浮几何形体,都来自同一个立方体母体。 在这里,我们看到施耐德的三件录像作品。在录像作品中,施耐德立方形式概念演变下的红色几何雕塑被分别置身于一片竹林和一片森林之中。作为互补色的红色与绿色在荧幕上让人一眼就识别出来。与此同时,施耐德运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让这些红色形体不断地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最终这些貌似同环境冲突的红色几何形体同自然空间融为一体。画面以宁静的速度生长变异,伴随着不知从何而来的诡异的鸟虫的叫声,空间被凝固在时间轴之外的某处,第六感被调动和安抚。 在展览的观看过程中,人们体验到施耐德想象体系中完成的那些人造几何形体,同自然之间达成了某种和解。这种和解像是人类伸向天堂的手臂,其中蕴涵着命运的哲理。录像中勃拉姆斯歌曲“夜莺”,让整个展厅充满神秘的肃穆。置身其中的人仿佛在自愿前来进行某种等待,而这种等待似乎同命运相关。施耐德的《天梯》展,让置身其中的人,有一段闲暇可以在纯粹抽象的空间中思考一下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