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些原则,王艺开始关注那些正在灭绝的、被拆除卖构件的、具有一定文化传承意义的古民居,并进行抢救性和保护性的收藏。这些很实用的房屋里,很多东西都是艺术品,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王艺认为古民居收藏非常具有生命力,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吸引他醉心于此,不亦乐乎。 他介绍说,曾经在新疆看到一个典型的杆栏式房子。杆栏式建筑是人类走出穴居以后比较早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此之前他只在书上看过图片。这次亲眼得见,他欣喜若狂。当地人介绍说,这个房子之前用来养马,后来被废弃。虽然要收拾好这个房子非常麻烦,但对王艺来讲意义非凡。 目前为止,王艺的古民居收藏在国内收藏界而言,可谓卓有影响,收藏的古民居已经超过百套,主要是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四川等地的房子。他每看好一套古民居,就会请古建研究所的专业人士前去测绘,平均每套古民居的测绘时间大约要一个月左右,他们会把民居上每一砖每一瓦以及周围的地理位置等都标示好,制作好图纸,然后进行拆卸。拆卸完毕后,他们在当地会复原一次,将房屋中的木结构进行重新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查看是否有所缺失。然后将其拆卸后打包,运到北京仓库。 王艺对古民居的收藏可谓精心,他介绍说,这个负责“拆房子”的队伍,就是今后要复建的那个队伍。在当地复原一次后,就可以在这个队伍里面发现哪些人可以承担异地重建的任务,他会一直和这个队伍保持联系。在未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再把这些古民居恢复起来。 其实,恢复过程也并非简单,每个房子都对应着它的生存方式,房子的内设各有特色,王艺会将自己收藏的匾额、对联、家具等进行相应的配置,使房子恢复其原始的文化信息。同时,他还会收集相关历史信息,包括房子最初的主人以及历来居住人的资料等。这样,这些古民居便是鲜活的,有文化信息的,而且可以传承。 王艺希望未来可以将他收藏的百套古民居建成一个博物馆,展示中国老百姓传统的生活情形。但他认为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他自己的力量或者商业力量难以实现,需要政府的支持。因为建立博物馆,并不是单纯地将他收藏的古民居恢复,而是需要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整合进去,运作成为一个鲜活的、系统的文化项目,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化石式的保护。他预计整个项目做下来,需要上千亩土地。王艺坦言,虽然现在政府开始关注这个项目,但是工作还是需要慢慢来做,水到渠成,尽量争取在他的工人队伍还能恢复这些古民居之前做成。 对于一个醉心于收藏的人,兴趣是他唯一的动力,古民居收藏不同于书画、油画、瓷器等传统收藏,它不但消耗金钱,而且消耗时间和精力,过程繁琐。王艺说:“在别人看来,我费钱费劲地弄了一大堆或许不值钱的东西,但在我看来,这很好玩、很有意义。如何考虑和衡量古民居的收藏价值,是非常考验收藏家的。有些人更喜欢选择投机性的东西,寻找那些增值较快的收藏品,一下手就能获得几倍的回报;而我更喜欢收藏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东西。” 王艺认为,收藏家只是一位过客,一切均是过眼云烟。他将其收藏收录在《藏来藏去》这套20多本的书中。但他认为这些藏品并不是他的,“来”,是他收藏而来;“去”,只要后来人能够传承下去,他就非常知足。王艺同时拥有经济学和艺术学两个博士学位。他自己戏称“很二”,读了两个博士,却进入散漫的半退休状态,完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中。王艺有如此淡泊致远的收藏境界,让人敬佩。当然,收藏家值得尊敬的地方还不仅如此,就像新疆的杆栏式建筑,如果没有收藏家的发现,它也许就会慢慢地消逝,它承载的文化信息只能表现在书本上的抽象描述。但收藏却让它得以保存,得以传承,让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于世人,展现给后人,这便是收藏的意义,收藏家的伟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