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巨额游资能否突袭秋拍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6 14:00:04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关注时下的经济形势,“涨价”可能是最频繁的字眼。为刺激经济,各国货币政策宽松,加之投资渠道受限,致使游资泛滥,农产品、矿产资源和生活用品等价格轮番上涨,拉动消费价格指数(CPI)逐步攀升,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了3.6%。艺术品市场顺应了这种趋势,仅春拍总成交额就突破2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古代、近现代书画和瓷器等传统艺术品更是大放异彩,出现多件名副其实的过亿元作品。承接涨声一片的市场走势,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30多亿港元创纪录的拍卖业绩,进一步点燃内地市场人士对秋拍的激情,各方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在秋拍中再创佳绩,吸引更多资金关注。但是,这次秋拍是否真会引来大量资金,甚至社会游资的青睐呢?可能未必。

经常与各方财经行业高管交流,大家对艺术品市场兴趣颇浓,但普遍认为门槛太高,加之行业内一些不规范之处,使不少蠢蠢欲动的资金望而却步。从今年春季拍卖也能感觉到这一点,尽管该季拍卖涨势喜人,一些拍卖公司负责人认为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新进资金,但是过5000万元以上的作品,购买者大都是多年活跃在艺术行业的人士和有关机构,例如上海的刘益谦、王薇夫妇,台湾的林百里、刘銮雄以及香港的张永珍等区区十几人;机构如民生银行、泰康人寿等有限的几个。5000万元以下的作品参与人群相对广泛,但也多为有收藏经验和行内人士。推动市场的主要力量也在于此,而之所以出现增量资金,也是他们在现金更为充裕情况下的追加。

在珠宝、翡翠、黄金、红木等频现大量游资突袭的景观下,为什么游资不敢大肆涌入艺术品市场呢?是专业性门槛制止了他们的冲动。反过来说,值得艺术行业反思的是,我们能不能把专业性的工作留给自己,而把可靠性、值得信赖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最近不少艺术品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等正在开辟的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似乎在开拓此种渠道。各种规范的制度性约束和值得信赖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这种渠道能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的关键。对于拍卖也是如此。在拍品征集和市场开拓上,拍卖行业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于拍品真伪和鉴赏的学术性研究与梳理却仍然薄弱,还不足以让买家放心购买。尽管一些拍卖公司也经常举办各种鉴赏学术讲座、举办各类专题性的展览、邀请名家撰写作品赏析文章等等,但都是为市场服务,与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必然影响人们的信任度。因此,要拓宽市场,吸引更多资金的进入,降低专业性门槛,提高拍卖公司的专业性是关键。而把学术性提高到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地位、保持专业学术性的中立等各方面的工作,应尽早提到拍卖行业议事日程中。否则,复制品、赝品、仿品和臆造品等问题就无法解决。

有行内人士称,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从作品质量来看,去年秋季最好,今年春季次之。今年秋季要实现超越,的确不容易。在市场不缺钱的条件下,我们需要拿出更多值得珍藏的东西,值得游资进入。炒作艺术品,如果买到赝品,那就是资金的全军覆没。而其它实物资产的炒作,一方面更加大众化,参与人数多,另一方面,即使价格再跌,但毕竟有实物资产,不可能一文不值。

最近有媒体曝出红木家具从过去的“天价”跌到了如今的“地价”:“两年前高达8000万元一套的红木家具如今不到60万元。不仅原料价格超跌,家具市场也有价无市。”对于艺术品而言,也存在此类风险:一是以高价格买了那些艺术地位没有确定的艺术家作品;二是买到了赝品。

下一页简介上一页“金猴”再创新高币市高歌猛进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十一期
· 2010年秋拍市场10大重要拍品榜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二)——赵孟  、管道升《赵管夫妇兰竹合壁卷》
· 苏富比天价葫芦瓶 能否带来内地瓷杂的春天?
· 王艺:古民居的守护者
· 当代艺术逐鹿中东当代艺术市场
· 跨媒体艺术提升后世博时代审美需求——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 价值时代的艺术品投资
· “金猴”再创新高币市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