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水乡四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10:36:48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青浦县的朱家角离上海只一个半小时的汽车,但久居上海的老友郑为夫妇没有去过,我拉他俩陪我前去,我们带着雨伞、冒着微雨去探望朱家角,阴雨天才更见水乡之美呢!朱家角的老街也环绕着小河,纵横的小河多次相碰成丁字形的交叉口,于是靠石桥联系河东河西,南街北街。说东、西、南、北,也许并不确切,因街与河都婉转曲折,方向不明确。街窄,沿河的店铺进深很浅,从店门外便可通过店的后门与后窗看到隔河的店铺或人家,仿佛是小小园林建筑中运用了多层次的效果。特别有一处出色的借景,那是从一家油漆颜料店的柜台前可看到一条正对着这家后门的曲曲远去的小河,河上有桥,桥下小船正对着店后门摇来,似乎想一直摇进店里来。我和店伙计商量,让我们到他店的后门口照张这游向远处去的小河的相片,他客气地答应了。我们欣喜地挤到店的后门,郑为突然发觉,应在店的前门外通过柜台照后门外那条被借景的小河,他说得有理。是啊,借景妙在借,如在后门口直接地专照那条小河,便失去了“借”的意境与形象了。有人说朱家角已被确定要保持水乡面貌特色,和淀山湖一样将开放为旅游区了,我于是想将这家油漆铺改修成茶馆,馆内收拾得十分整洁,但配以幽暗的灯光,使人一眼便被后门外明亮的小河风光吸引,陶醉于迷人的江南水乡之中,而茶馆掌柜又正是阿庆嫂的女儿。拱桥、方桥、宽的、窄的,我们从这桥过去,又从另一桥过来,不肯放过任何一座小桥,一直走到镇的尽头,走累了,便坐到最后一座桥顶的石栏上,向里看是宁静的小镇,向外看是河面宽阔的郊野了。镇外河里挤满了渔船,船舱与篷盖交错成深黑和深灰的色块,其间篙杆横斜,晾满了桃红粉绿等鲜艳的衣衫。炊烟袅袅,是做饭的时候,嬉水的鹅鸭围绕着船群团团转,掀起一圈圈时缓时急的水纹。我们回头向镇里走时,才注意到那横铺着街道的赭黄色巨石条,石上刻凿着各种纹样,最多见的是元宝、双钱、如意、葫芦、鱼,也有不知名堂的抽象线画。但好些街道已换成水泥地了,干干净净,白白的墙和红红绿绿的门窗紧凑地组成了郁脱利罗笔底的巴黎小巷风貌。我们真的碰见了一家茶社,在楼上,很宽敞,有几十张桌子,喝茶的人很多,很杂。我看看各式各样的客人,又看看窗外的大小河流,大河上有一座庞大的五洞桥,桥的彼岸又是层层街弄,再远是茫茫的田野,对此似觉身处望江楼中,也曾是宋江或文士们题诗处吧!不是望江楼,是望乡楼,望水乡。

朱家角确是保持着较完整的水乡面貌,这里变化多样而集中,是绍兴、苏州等东方威尼斯城市的缩影,为画家们提供了最易选景的条件,几乎处处入画,难怪我们一到就看见有美术老师领着一群学生在写生上课。也许因为是上海的远郊区吧,卫生搞得很好,不像多数农村乡镇上肥猪乱跑,到处拉有猪粪。不见养猪,却有养鸽子的,鸽子从河上飞来飞去,它们的家就被安置在藤萝丛里,诚是一番安居乐业的吉祥气氛,我劝郑为夫妇退休后就落户到这朱家角的一角来吧!

1984年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足印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