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猎奇命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6 15:41:47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婴幼儿总是用手指这,指那,因他只注意所见的孤立的物体。当人们能着眼于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影响,则需待智慧的发展,经验的积累。画家描绘人像、物象,开始也都专注于被描绘对象本体的状貌,西方和东方表达的手法虽有差异,但早期观察中的孤立态度基本相仿。

印象派画家别具慧眼,注意力不再孤立地滞留于一事一物,相反,竭力揭示物与物共处时的整体效应之美。正因不细描细画局部模样,而重视一瞥全局,捕捉对全局之第一印象,故被人讥为“印象主义”。这贬义之词“印象主义”倒确确切切阐明了新的观察方法,开辟了新的绘画之道。印象派的画面色彩斑斓,笔触错综,准确地表现了瞬间之美,朦胧之美,含蕴之美,是视觉艺术发展中的历史性里程碑。

如果说印象派是在匆匆的短促时间约束中发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统一关系,则塞尚却在长时间的静观中发现了不同物体间的另一范畴的统一与协调,即各类物象都可被分析出是由方、圆、锥体等等基本的几何形所构成,于是他凭借几何形的构成方式来认识物象,一切物象均淹没在他的视觉几何世界中了,他的画面予人和谐、坚实之美感。从塞尚这一视觉感和认识方法引申出立体主义。

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展拓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国人对此开始不理解,不接受,因一向只习惯于从画图中的逼真与否区别作品优劣,“栩栩如生”成为最高评价。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亦要求表达意境,技法中讲究虚实,写实中结合写意。追求“虚实”、“写意”、“气韵生动”、“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等等表现手法,本质上也就是不再拘泥于描画孤立的物象之逼真,而着眼于物象与物象间的相互关系,整体关系,分析到底,这与印象主义及立体主义的探索,颇有异曲同工的倾向。到达艺术高峰,中、西艺术必定相晤,拥抱,相见恨晚。

潘天寿老师是杰出的画家,他展拓了中国现代绘画,他的作品中具有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构成因素和视觉效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没有深入研究西方绘画,他主张中、西画要拉开距离。他的本意显然是为了发扬民族本位艺术,但中、西画之间的距离是愈来愈拉不开了,它们之间的恋情当随着地球的缩小而日益缠绵,文化的交流绝不意味着毁灭彼此的特色。如利用潘老师这一句并不科学的话语来作为引导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后果将是严重的。隔膜的双方都是对方的新大陆,新大陆一经被对方发现,就不新鲜了,泸沽湖的母系社会即将失去猎奇的魅力。中国传统绘画如固步自封,不在世界交流中力求发展,则必将无可奈何花落去,枯萎于世界百花园中!

1997年8月

下一页速写与怀孕上一页真假牡丹争妍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