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广州展]
先生用石子画了一个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又画了一个长满胡子茬、在张嘴大喊的人头像。先生保留了他那一辈老艺术家的很好的习惯,见缝插针,随时随地用笔去画,画他那些想画的东西。手艺人往往是这样,动手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乐趣。
中午,我们在美术馆内的西餐厅吃西餐。先生比较喜欢吃西餐,这好像和他的湘西出生不吻合。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西餐有一些特别的感受,也比较讲究。正吃着,廖冰兄的女儿和黄般若的儿子黄大德来到了餐厅,他们是专程赶过来看先生的。
午饭后,3点30分,先生应约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怀宇的采访。这位记者以前在凤凰卫视工作过,因此也采访过不少先生的老朋友或同辈的文化名人。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中还多次引用了先生的语录。
采访期间,澳门书画研究院院长孙蒋涛、澳门书画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钱春涛(钱松岩先生的外孙女)从珠海过来拜访先生。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先生让我们一起看了一张关于快乐的画。另外还有一张书法,上书:"吃饭当思及来处,挟菜要想到周围。"
以毛光辉为代表的凤凰一行四人来访。
北京的孙世平到。带来两幅先生新画的画,风格与以往不同,是不久前在凤凰画的。先生与我们一起欣赏。先生总是乐意将自己的新作给我们欣赏。
晚饭后,我去拜访了画家林墉。偶遇诗人、藏家王锦葵。回来后和先生聊天,不知怎么又说到了那位喜欢拍人的诗人。他说了另外两段故事。
一次,先生遇到一个外国人,坐在他的身边。这个外国人有像不断打嗝一样的习惯,而且从嘴里出来的气味很难闻。先生觉得实在受不了,掏出红花油凑在鼻子上闻。没想到那个外国人却闻不了红花油的气味,所以,在闻到这种气味后,立即离先生而去。
这次从湘西来广州,一位市里的领导也同车一起过来,就坐在先生的边上。上车后,他就开始不断地拔胡子,把拔下的胡子先集中放到裤子上,然后再拍到地上。先生不太乐意见到这样的习惯和动作,就对他说,不要拔,这个地带很危险,通到肝上,这样拔胡子会得肝癌。那位领导听了之后,立即停手。
众人大笑。
先生所到之处,总是人来人往。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是不认识的;对于先生来说,也是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一般来说,认识的人往往会带几个不认识的人一同来访。这使我想起当年在亚明先生家里,听亚明先生所说自撰对联--"党政军民来来往往,三教九流进进出出",可能,天下的名人都是如此。黄先生和亚先生交谊甚深。亚明先生平生最后一次来北京,参加他的画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首发式,其间就是由我带亚先生到万荷堂拜访黄先生的。在万荷堂,他们谈笑风生,如同当年。
早餐后,广东美术馆研究部的李萍来电话,要我去馆里对说明牌。我带上小七和老孙,先去美术馆。到了馆里,我们得知香港艺术馆的人已经来了,小七打电话告知黑蛮,让他跟先生说一下。香港艺术馆的馆长一行带来数人,是为了筹备12月在香港的展览而作前期的准备。
十多分钟后,先生也到了美术馆,陪他们逐一查看各个展厅。香港艺术馆的工作方法和大陆美术馆不同,他们的计划性强,强调展览的前期策划,所以,各项前期的工作准备都非常细致。这次他们来见先生,主要是了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展品情况,以便回去调整展品。虽然,他们早已确定了去香港展览的展品的目录,但是,毕竟图片和原作之间的感觉还是有距离,还会涉及到空间、视角、灯光等多方面的因素,即使是相同的一幅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下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所以,实地考察,参考的场馆布展的效果对他们在香港展览的布展工作会有很大帮助。这可以看出香港艺术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也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先生八十艺展的重视。另外,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要和先生商量。
12点左右,因为下午给先生安排了一个采访,先生决定回到宾馆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