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写性对于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有何意义?书写性一直是中国文化内在自身转化生成的秘密。离开了书写性,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创造性活力,面对现代性危机,书写性应该成为文化转换与创造性想象力的根本。书写学与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内在相关:首先,汉语的象形文字与“自然”有着原始的亲密性,汉字点横撇捺的书写具有自然元素性的律动,尤其与生命气息相关后,体现为自然律动-书写行为-书写图像上的一气相通;其次,书写性尤其体现为一种诗性智慧,即文字-图像-事物三者直觉上的共感,这里有着中国文化想象力的秘密,当然需要抽象化;再其次,书写与生命修身相关,导致气质变化,即书写活动贯通了艺术家身体、所用材质以及书写对象;最后,书写性导致生命自身气息或能量的调节转换,这是西方所没有的生命书写,“写”是一种柔软化的,流动的生命转化能力,它让无比坚硬之物变得柔和,是一种保持余让的姿态。
四、书写性在中国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绘画特点?中国艺术本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内在相通与相互融合塑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书写性内在关联了绘画的三个环节:其一是绘画技术的书法用笔,其二是身体修身活动中的写气,其三还包含了书法绘画共有的“满纸烟云”与“人书俱老”的精神境界。
五、“书写学”是否也是东西方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前提?象形文字与书写性的形而上学关联具有着现代性的普遍性,西方现代思想一直试图以中国文化的书写性作为参照来超越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与再现的在场中心主义,如同德里达的《论文字学》以及《书写与差异》对西方展开的批判,从书写与踪迹书写的角度超越了西方自身的限度,而且走向普遍的可写性的文本,向着异质文化敞开与变异自身。
六、二十世纪西方绘画艺术是否与书写性密切相关?从超现实主义马松的自动书写,以及米罗原始象形文字的神秘符号,到最为自觉施行书写性的汤伯利(Cy Twombly),从签名书写到旋转眩晕的柔和书写,欲望的涂写在汤伯利得到了极致发挥;而已经受到东方书法影响的画家,比如美国的克莱因,尤其是马克•托比受到禅宗影响的白色书写。一直到与新的影印技术相关的皱褶书写的匈牙利法籍画家昂塔伊(Hantaǐ)。书写性对于当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并且激发了新的潜能。
七、讨论书写性与绘画的关系,要思考哪些具体问题?我们起码要思考四个方面的书写性:其一是书法与书写性的关系,既然中国文化对书写性的文化准备从书法开始,以书法为核心;其二,中国水墨画如何转换书写性,文人画的书法用笔是如何实行的并具有什么样的启发;其三,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绘画与书写性的关系,即涂抹,签名,与书写性的关系;其四,中国当代绘画之新的书写性,必须转换书法之“姿势的书写”,借鉴山水画之“渗染通透的书写”,并且结合西方之“刮擦的涂写”,从而生成出更加丰富的新的书写。显然不同于日本的“书像式书写”,而是与这个文化“气化的书写”内在相通。
八、思考书写性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框架?我们在此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即把书写性的过程概括为:“写形——写线——写意——写气——写机——被写”六个步骤的转换,并试图以此来讨论前面四重的不同书写性,发现转化的玄机。
九、能否给出一个关于书写性的简单定义?书写性是与图像和制作区别开来,以元素流动性的柔软生成,与身体气息和姿态相关,带有自由感的逸动,是把“气化-浑化-无化”的生成流动融合起来的“虚化的书写”,其书写痕迹具有连续性与可生长性,并且带来个体命理的改变,生成为具有抽象形式的余像(Mimage)。
十、这次展览的十几位画家,如何从不同维度展开了书写性的各个方面?并不是说这次展览的画家多么伟大和成功,而是他们基本上都具有上面描述的各种书写性的基本特征,也自觉转化了书法草书的姿态书写,融入了绘画渗染通透的书写性,借鉴了西方涂写的书写性,试图从写气与写机上挖掘书写性之新的契机。或者从自然的三重被动性不同方面,即身体的书写、自然的书写与材质的书写上,展开书写之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比如从抽象的书写性上,从书法或绘画的书写性上,从身体的书写性上等等,但是个体性的书写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