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语言转换与意义生产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29 14:11:0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个展之一“田卫:精神的累积”

与很多致力于水墨艺术创新的画家一样,田卫在创作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成熟的、具有个人特点的作品前,亦经历了不同的探索阶段和痛苦的蜕变经历。从学生时代开始,田卫就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教育,至2000年,他的创作依然企图在传统的水墨道路上继承、创新。但是,他并没有沿着前辈大师的道路亦步亦趋,而是一直在思考水墨发展的可能、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

在田卫近年来的创作中,形式开始被简化,直至一条线、一个点。然而,这些作品并不是极简主义的创作,如果近距离观看,便会发现这些类似光线、光点的形象实际上是数遍积墨后所留下的形象。而且,正是由于数遍面积不一、深度有异的积墨,也使得留出的形象显得自然,丝毫没有刻意的经营、安排。

最多可达70余遍的积墨并非仅仅是服务于形象、形式的创造,而同时也是一种行动。因为,艺术家并不将绘画看作一种工作,而是将它视为自我生活的一部分,这并不是说他希望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而是说,绘画和绘画这种行为已经是构成其生活的重要元素。记录这些积墨的重复轨迹却是“反智主义”的,不问“知”、先问“行”。

田卫,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修国画,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修国画山水,2009至2010年于清华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曾在中国、韩国等地举办展览。

个展之二“兰一:形式的自觉”

与兰一看似腼腆的性格相比,他的绘画来的张扬和直接得多。当然,兰一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张扬,中国当代绘画中并不缺“张扬”的态度,但缺少张扬的“形式”。兰一的绘画在具体形式,尤其是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干净,譬如线条和纯色块的边缘,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或许,这也部分地受益于他对欧洲艺术的兴趣和法兰西6年的游历经验。兰一是一位依然怀有梦想的艺术家,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讲:“超越理性的感性”。看似腼腆和内敛的性格、欧洲学习和游历经历、对形式恰如其分地把握使得他可以在绘画、装置和涂鸦等不同的艺术方式间穿梭,从容不迫。然而,即便是他作品中那些最刺激的色彩,最简练的形式,也无时不可地透露出一种莫名的力量,我想,这正是兰一作品的动人之处。

兰一,职业艺术家,197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修油画,后游学法国,主修空间造型。曾在亚洲、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

个展之三“岳杨:感受孤独”

岳杨是在新疆长大的艺术家,但我却发现她的成长经验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几乎一模一样。岳阳从西安美院毕业时的创作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一系列油画。这些作品来源于她看电影、电视时的一些截图,或者图片。这些图片突然地触动了她,但是,她却并不倾向于将这些图片克隆到画布上,而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改变它们,以至于最终出现在画面上为数不多人之间,关系显得特别微妙,很难界定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情侣、朋友,还是陌路相逢。正是这种不确定的紧张和神经质造就了她的绘画。孤独感在岳杨的绘画中四处弥散,从早期的毕业作品到现在的新作,形式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一点却一直保留下来。这种孤独感并非直接和强烈的,而是一点一点慢慢释放出来的,相对于那种刺激的表达方式,这种“缓释”更加令人震动。她曾将自己的个人展览命名为“自己的岛”,其实她的作品也就像一个孤岛一样,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为自己的心灵辟出一片净土。因此,我很能理解她的绘画,恰如对“享受孤独”怀有同样的感触。

岳杨,职业艺术家,1981年出生于新疆,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主修油画,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主修油画。曾在国内举办展览并获奖多次。


贾海泉 陨石XL.疏山 水墨 69cm×72cm


 

     1   2   3   4   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