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语言转换与意义生产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29 14:11:0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总监:姚远东方

策展人:盛葳

策展助理:郭宇昕

主办:风眠艺术空间、颐和高尔夫庄园

时间:2011-05-02——2011-07-02

地点:颐和高尔夫庄园C区

联展艺术家:冯杰+许慧媛、雷虹、漆驭天、王春燕+李江、王俊、贾海泉

个展艺术家:田卫、兰一、岳杨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艺术如何在“衰败至极”(康有为)的语境下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担负起“为人生”之责任,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的艺术思潮风起云涌、起伏跌宕,关于社会性课题的探讨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然而,艺术终究只是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之人自我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性拓展的路径,而非社会批判或国家进步之工具和表象。因此,“艺术”本体一直处于被压抑和亟待“重建”的废墟之下。尽管前有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号召,后有关于建立“中国抽象”的呼喊,但其鲜明的文化和现实针对性依然未能给予艺术以其独立的自律性。

本次展览邀请了几位执著于艺术自身、并有深入思考的艺术家,聚焦于“语言转换与意义生产”主题,呈现他们的创作成果。所谓“语言转换”,是指他们各具特点、但又相对统一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一方面与传统的“心性”相连,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将“形式”自身视为创作之重要目的,而非力图通过“形象”去再现、表现某一外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现实内容;所谓“意义生产”,指的是,“形式”在既不服务于视觉再现和表现、亦不服务于“审美”的前提下,其价值的依傍和存在方式。

关于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可以从“像”或“象”的角度进行考察,“像”或“象”在他们作品中的“变异”即是通过被转换的语言来实现的,本次展览也按此逻辑进行陈列展示:漆驭天、王春燕和李江的作品力图通过对传统“图像”的形式改造来实现意义的更新;贾海泉、冯杰和许慧媛以“意象”的营造,找寻“像”外之意,弥合主客体之间的裂隙;雷虹、王俊则从无到有,在“抽象”的世界中建构新的秩序。从“像”到“象”,几位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亦是明显的,正是因为这种区别,使得他们的创作呈现出各自的个性与特色。

 


冯杰+许慧媛 云山-2 布面珐琅 100cm×100cm×3 2010

 

1   2   3   4   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