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龙德轩当代艺术展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10 13:58:0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这样双韧剑技术在人体生物器官治疗方面及拯救灭绝动物方面必然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克隆出的人与母体不是自然的关系,克隆人对增加人口压力,对伦理道德产生重大冲击,因此目前各国将治疗性器官克隆与克隆人分开,签署《禁止生殖性克隆公约》禁止克隆人。

另外的例子:人们日常的审美时常以自然•不自然作为标准。目前国内外人工整形和变性成为时尚,人在人工整形后似乎变得越来越美丽,然而目前人工整形手术几大项目如骨骼结构整形、吸脂、隆胸、拉皮、打肉毒杆菌瘦身都会出现表情不自然、衰老快、僵化和心理恐惧症,改变了人们自然•不自然、健不健康的朴素心理。由此看出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人工化是一个双韧剑技术,造福与滥用的相悖关系也越来越多,这时控制发展方向,把握技术尺度、长远造服人类才是人工化技术发展的原则。

手工:是以人原始的手工制作出的(产品)物品,这样的物品更多的融入生产者的体验,感情,经历(经验),因为它的制作过程直接与物品接触并产生共鸣,因此也可用此技术作为心境和意志的修为方式,中国古代就有俗语:“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说法。现在手工产品更多的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在人工产品强势冲击下的稀有物品,有些工艺已经失传了,更多的存在于边远原始的地方或成为一种时尚物品呈现,因此急需要国家介入、保护和发展。

人工化,在当代现实科学技术工业化进程中越来越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人工物品更多的是通过或借助科学观念和技术来制造或改造出人工自然或虚拟、非原始的人造物品,生产出的物品可有原像也可无原像。如:物理科技领域的人造自然、人工山水、人工雪场;数字领域虚拟实境和虚拟人;生化科技领域的克隆人、转基因生物;机械数字领域:人工生命、机器人、人工仿真、自动化装置。

人工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工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人工化也带来了近现代历史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手工和人工、科技与哲学的发展也是未来人类最重要的两个话题。人类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世界范围内人类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变革,都是建立在人工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然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人工化越来越占有主导位置,手工与人工化的冲突越演越烈,人工化带来的工业效益使很多手工作坊面临消失或淘汰,这样也带来了现代人对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人文与科学、自然与不自然比例关系的大讨论,从而也引申出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关系的讨论。现在的手工制作物品,更多的成为机械复制物品的补已,由于朴素原始、稀有而可能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当下人寻找心灵回归的替代品,人工化与手工化关系也应该成为一种补已关系。

人工与手工的讨论中,人工更多的是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甚至仿造的过程,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过程与传统顺应自然的精神和伦理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到当代人们教科书中就有了这样一个观念:生产力即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近现代的“人定胜天”论调也使我们迷失了自己,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过程越演越烈,也从而改变了人的自然心态,世界的生态,从而使我们的环境、精神心理产生危机,这也会让我们讨论一个终极问题:我们越对世界认识,越使我们心理不安静,人的精神也越来越浮燥,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对于自然朴素的心理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心理调节这也成为两者自动调节比例关系的唯一要素。

三、人工化与手工技艺引申:传统与当代文化的价值讨论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对自然的高度思索:《易经》中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就以符不符合自然为标准;儒家也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则说道法自然、无为而天人合一;佛家自然、空、静心,都以自然做为人生价值、人类价值、宇宙观评价的标准。

传统手工制作做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遇到现、当代文化冲击时应保持一个清醒的姿态,当然传统也不应排斥现、当代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入才能带来活力、与时同行。当代艺术其实是一个包容的艺术,以当代的媒体语言融合传统精神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向,如当代艺术的先辈杜尚、凯奇、白南准就很好的结合了东方的思想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当代艺术还是处在发展阶段并不是主流阶段,不应该被主流排斥和误解为一味的造反和对抗。手工与人工、传统与当代应该是一个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和排斥的关系。传统手工是一个国家本土的民族文化不能丢;只要民族文化在,国也不可能亡。现今在大力用人工化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安排好传统手工技艺的比例和传承关系,不然即使经济强盛,丢失积极的文化也会影响人心而精神情感淡泊;我们当下时代的人与人生活在虚拟建造的世界中,老死不相往来,缺乏真实体验是一种可怕的怪病。

当代艺术在早期的解构、达达思想只代表一个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一个重构和建构的融合、吸收时期,可以吸收传统的,也可以吸收现在和未来的东西,可以批判也可以不批判的正面表达,如物派、大地艺术的体现,重要的是用当代的语境和广义观念作为前提。当代艺术中从语言媒介、作品感受的表达上也大致分为:手工媒介与人工媒介,如手工媒介的国、油、版、雕,人工媒介如:新媒体、数字电子媒介;另外语言上和作品感受上除了表现朴素自然的原始动力和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另外就是表现人工化、数字化带给我们感观的影响;当然也可用手工媒介表现人工化感受,也可以用人工媒介表达朴素自然思想,两者只要侧重一个要素即可。有这二个要素的发展,当代艺术都会具有活力,也就会有判断其价值的支点,这里举例:我们可以用相机、DV的传统语言拍出关注当下现实感受的纪实摄影和独立纪录片同样会出现经典作品。

现当代艺术其实与传统手工艺品欣赏标准也有所不同,当然我们也可对传统手工体验有所吸收和艺术转换,如在现代主义时期高更、必加索对非洲原始艺术的转换,凡高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语言转换,《念珠与笔触》展中作品则把对手工修复的心境进行当代化转换,日本物派把自然物品不修之修运用手工技艺转换为当代艺术。从而当代艺术中对传统的融合也是一个对传统更新的过程,也会给传统带来活力,因为人的心理、视觉的疲劳以及时代变化需要得到弥补,所以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传统手工艺术更多的在传承前提下的创新,形式上和内容更多的保持传统工艺特征,以传统审美习惯为主体,如:手工风筝、泥人、手工铁具,另外功能上的目的性也以传承是主要任务。而当代艺术中的手工作品中更多的在当代语言环境和观念中融入手工技艺的体验,与传统精神结合进行再转换,其文化背景体现当下人的心理感受和状态。这次展览和文章中艺术家的作品以相悖的人工•手工技艺作为语言方式,而自然?•不自然?成为作品体验与感觉系统的价值所在。

文化艺术的多元标准也形成了当下的多元格局,但当代与传统的比例关系的平衡是关键,在传统艺术中也强调语言和意境的风格不同,在题材有限里寻找现实社会背景隐喻,当代艺术则寻找个性与反映艺术背景的针对性感受。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化诠释也是一个途径,如当下人对《道德经》、《孙子兵法》的借鉴、诠释、发现与应用,这也给传统思想带来了活动,而永远不会被淘汰。不同国家和时期手工产品有很大不同,然而人工化却由于全球化资讯的传播有很大相似点,中国手工与西方手工制作相比则区别很大,中国手工赋予的精神意境也具有中国本土思想特征,这也是中国艺术家可以吸收的。

当代与传统艺术的区别与补充关系很重要,当代艺术以敏锐、实验、多元、融合为特点,我认为这个词本是没有多大问题,对这个词的怀疑,是因为后人把它给用坏了;传统艺术本身也没有问题,也是被当代艺术家给误读了,其实它们的存在和意义,只是艺术家的选择的心态和包容的问题:需要比例关系的平衡协调。近代日本历史明治维新改革中,手工作坊被神奇的西方机械工业产品所取代,几百年传承的民族项目如相扑运动被武断的禁止,发疯的西化、现代化,而大量强行阻止传统项目发展,而导致日本改革派领导人大久保利通招至被刺,自由民主运动此起彼伏,也使日本人在改革中清醒头脑,这也是西方拿来的现代文明与东方本土文化的冲突。而后来另一位的改革派人物涩泽荣一则“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而改变了冲突格局,使改革得以良性发展。“当代与传统、人工和手工、自然与不自然”不是只靠专制的意识形态干预能解决问题,只有平衡多元并存的问题,选择了就要自信从事,这只是选择不同而已,不存在攻击和贬低对方的问题,重要的是对人类持续有益为原则,更可以相互吸收平衡发展与融合。

文/ 张海涛

2010年3月于宋庄美术馆

 

     1   2   3   4   5   6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