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现在很多国内的拍卖公司去海外开设办事处,您如何看待中国拍卖公司的“对外扩张”现象?
中国拍卖公司在海外设办事处和苏富比、佳士得到中国设办事处单从表面看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影响,更密切地与客户取得联系。但是从具体的业务来说是不同的。苏富比、佳士得到中国来设办事处更多的是推广他们的拍品,与买家进行更密切的沟通。我们在海外设办事处其实更多的是找卖家。因为目前艺术品市场是中国买家的实力最强,中国买家在市场上出价最高。现在是买方市场是国内,我们在海外设办事处更重要的功能是联系当地的卖家,希望他们把作品拿出来交给我们拍卖。
目前各大拍卖公司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也是更多的让艺术品回流。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的蓬勃发展最终应归结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很多人把艺术品投资作为一个资本的去向或者自己的乐趣,所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很高,所以才有海外的回流。
艺术中国:这次拍品中得到了收藏家张宗宪的大力支持,您与他的交往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
董国强:张宗宪今年86岁,我很佩服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有拍卖,一名快90岁的人他还是80%的拍卖都到场,伦敦、纽约、香港的拍卖都要去。
我跟张宗宪最早是94、95年认识,已有17年的时间,最初我们还是拍卖场上的对手。我也是国内第一批买家,最早我还在场上跟他竞争,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感情。
张宗宪收藏一件作品是要问很多人的,有一个人说不好,他都不买。他作为一个几十年经验的古董商,能保持这样一个谦虚的态度是非常难得的。在94、95年的时候,国内的拍卖他一场买一半。他的这种虚心的态度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古董这个行业最需要的就是虚心,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我们看很多人去买一些“大瞎活”,他自己不懂,以为自己懂。打一个比方,水很深,一个人拿着救生圈下水了,其实这个救生圈是纸糊的,他以为是一个救生圈,下去就淹死了。这个行业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
艺术中国:您认为目前中国要培养真正的收藏家需要做什么?
董国强:收藏夹的培养是靠全社会,整个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进步到一个阶段,就会产生真正的收藏家,今天我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的阶段还不是大批产生收藏夹的阶段。今天大部分人还是把赚钱看得最重要,大部分人还是以投资为目的。当然有“文革”造成的文化的断裂。我们中国第一批的艺术品收藏家还在培养过程中,他们可能刚刚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讲今天我们有一大批收藏家,我们今天可能有一批投资家,绝大部分人还不能称为收藏家,收藏家还是需要有一种情怀的。
艺术中国:在今年即将举行的匡时春拍中,您最看好哪个专场?
董国强:我今年比较看好的是我们的明代书法专场。我认为这个专场总的成交额不一定是最高,但它的受欢迎程度,无论是成交率,还是拍卖价格超过底价的比例都应该是最高的。同时我觉得这样的专场也是对匡时专业的认可,我对这个专场寄予很大希望。
艺术中国:您为何如此看重明代书法?
董国强:现在市场上宋元的书法已经非常少了,只要出来价格就是非常贵的。因为我自己从事书法的研究,过去也从事书法创作。我们比较了解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中国书法到了清代就已经衰落的非常严重,可以说整个清代几百年没有好的书法家。清代书法和明代书法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从市场上来说二者的差距并不大。明代书法和宋元书法在气息、水平上差距是不大的,但是价格差距是非常大的。这就给市场留下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今天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明代书法的价值,终究有一天在市场上一件宋元都见不到了,那时候明代的书法就是宋元。
明代的书法和清代书法不同在于,清初学董其昌,不是董其昌不好,而是学董泛滥,学的大家面目千篇一律。清代乾隆以前都是学董其昌,后来又经过文字狱等政治上的高压,演变成馆阁体,那就更没有艺术价值可言。
明代是中国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包括明代文人的生活、思想是比较活跃的,相对于对宋元的继承也是比较好的。而且明代书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今天我们很多人如果想对着真迹来学书法,明代书法是唯一可以取法的。我们看宋元的书法只能看碑帖和印刷品,碑帖和原作真迹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我们看古人的运笔和用墨,真迹上更能得到最真实的东西。从这一方面来说,明代书法应该受到市场的重视。我也相信市场会越来越重视它。
艺术中国:您对今年春拍整体估计怎样?
董国强:从今年来说我们总的估价是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这次估价是13亿多,我想最后的成交额应该也在上下相差不会很大的范围内。我当然希望今年春拍能超过去年秋拍,但是拍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有几个担心,第一,相对来说我们春拍的时间比较靠后,前面的拍卖公司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对我们有影响;第二,前面的拍品数量比较大,市场接纳的程度有多大也是我需要去关心的。但是有一点我比较有信心,就是我们的征集中有70%是来源于海外,拍品相对底价比较低,所以对春拍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艺术中国:感谢董总接受艺术中国的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