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藏家负责--2011年春拍专访匡时总经理董国强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40:25 | 上传: 2011-05-25

 

艺术中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2011年匡时春季拍卖的基本面貌?

董国强:在拍卖上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和经验能够为买家提供一个相对有脉络的思路。今年我们和以往一样有几个重点推荐的专场,比如“扬州画派作品专场”、“明代书法专场”。这两个专场我们花的精力是比较大的。古代书画受制于资源的稀缺,想做一个专场不一定能达到目标。过去很多年我们经常有很多的思路和想法,但最后不一定全部实现。今年这两个专场我们得到了藏家的支持。

古代书法是匡时比较有优势的项目,这一块上我们的号召力是比较大的。明代书法专场的筹备是比较顺利,这个专场亮点比较多,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整体的结果来说都是比较好的一个专场。

“扬州画派”的专场,我们有几件很好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比如说尺幅很大的郑板桥,扬州画派的作品片品相都不好,能有保存非常好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当年作品卖出去就到了北方,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保存在当地的作品都保存得不好。“扬州画派”在当时不是正宗画派,收藏不是很受重视,更多的将他们作为旁门左道来看待。所以“扬州画派”我们能征集到一件尺幅比较大、品相比较好的郑板桥是很不容易的,这件郑板桥出版在很多权威的郑板桥和扬州画派的画集上。

而且这个专场里有高凤翰的一本册页是在他手还没残废之前的作品,画得非常精细,不看这个作品很难想象他具有如此深厚的绘画功力,而且他直接明代画家的感觉。这个作品是市场上很难见到的,这个专场还有黄慎、金农,有一件金农是唐云的旧藏《梅花》,朵云轩在60年代就做过木板水印,有一件金北楼和王梦白都临过的金农的《良驹图》,我们把两人临摹的作品也放到了预展现场,让公众能够看到古代的画家在临摹的时候能达到一个神形具现的境界。

由于古代书画的作品鉴定的门槛比较高,买家还是倾向于投资安全性比较高的作品,所以出版、著录及历代流转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这个专场会受到买家的青睐和关注。

艺术中国:今年值辛亥革命100周年,匡时推出了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您的构想是怎样的?

董国强:有这个专场的想法是在去年,在2010年的时候我就想用什么方式向辛亥革命致敬。辛亥的100年是中国非常特殊的百年,这一百年里我们的社会动荡是最多的,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百年里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学者、文人,同时这些人物也留下了众多的书法作品,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政治家、学者和文人的书法水平是不亚于同时期的职业书法家的,更是远远超出当代所谓著名的书法家。

但他们的价值是大大被忽略的。大部分作品还处在20至50万的区间里。像黄兴的作品卖十几万,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论书法水平,就论历史地位的话,它的收藏价值也远远地被忽略。

艺术中国:作为一家拍卖公司,匡时是如何为顾客考虑的?

董国强:从匡时来讲,可能会与其它公司有所不同,因为匡时是在能排在第一阵营里的唯一一家纯粹的私营企业,所以我的压力其实更大。我把我的每一个客户都当成是我的朋友,他今天在匡时买了东西,如果将来拿出来再买,我至少要保证在他原来买的价格成交。我不能保证在匡时买的东西,将来拿出来卖不出去,对我来说我是无法面对这个客人的。我们匡时的大部分客户实际上都是冲着董国强这个人来的。

我自己压力大了,我对这个事情肯定就更加谨慎,因为我要考虑将来。我希望在匡时买的东西的价格是能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

艺术中国:匡时在去年秋拍一结束就奔赴海外进行征集,您能不能谈一下这一次匡时在海外征集的收获?

董国强:作为拍卖公司,一年大概有70%的时间都在征集。就是每年春秋拍之前的征集大概要占四个月。从我们的秋拍一结束,我们就分头出去,一直到四月底。在四个月的时间,每个人大概只有4、5天的时间在公司里面,大部分时间在世界飞来飞去。

现在资源的征集越来越激烈,拍卖公司规模都在扩大,另一方面新成立的拍卖公司越来越多。国内的一线拍卖公司都积极的去扩大、努力开拓海外的市场。从匡时来说我们迈的这一步相对来说是比较早的,我们比较早就和日本有战略性的合作,在日本的市场我们有比较高的号召力和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近年我们有很多好的作品都是来源于日本。

今年我们又开始开拓美国的市场,我们成立了美国的代表处。我们在美国搞公开的征集,同样有很大的收获。我们这次有很多重要的作品来自于美国。

海外征集有一点比较好,好在哪?我觉得首先海外的作品拿回来给大家的感觉是新鲜的,不是说这个作品在市场上已经流转了很多次。买家有一种心理,这件东西从来没见过,购买的欲望和拍过两三次的不一样。比如两年前拍300万的作品,今年拍800万,这个人两年前没买,今年再看到的时候心里接受起来会有一些障碍,这是第一。

第二,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底价比较低。因为海外的藏品大多都是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买的。它相对成本比较低,所以你跟他谈估价、底价,他比较能够接受一个比较低的底价。或者这是第二代人收藏,第一代人收藏的,第二代人不喜欢,他根本不了解这个东西有没有价值,比如市场能卖10万,底价定5万,他觉得定5万就不错了。所以底价比较低。这是海外征集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这是海外回流作品比较受市场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

海外回流的作品,在一本图录里这个价格行家都可以买,这样的拍卖你就不用担心它的成交。

但是海外的征集,需要一个公司的品牌,我想匡时已经做了第六年,今天在海外也有了一定的海外号召力。还有一个海外征集比较辛苦,和海外生活的人去打交道,相对来说比跟国内要难一些,由于他们长时间生活在海外,对中国的各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凭一张纸或合同就把几百万、上千万的东西拿回来交给你,其实他还是有很多担心的,所以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