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1987年出生于山东青岛,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乌克兰哈尔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2017年凭借油画作品《高原人》获得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奖。
艺术中国:首先谈一下你是怎样开始学习绘画的?
江源:小时候就是喜欢,不要脸地说就是觉得自己是有点天分的,从小学习不太好,只有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可以轻轻松松超过别人,觉得蛮不错的,就这么过来了。小时候家里反对我画画,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业。家里或亲戚朋友都没有画画的,他们觉得(走画画这条路)不太可能。
《海鸥》布面油画 200×150cm 2016年
艺术中国:在乌克兰留学这段经历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江源:我真的觉得我在乌克兰受益最深的不是在学校,不是学校教给我的画面、技法等艺术上的东西,我觉得这倒是次要的,乌克兰对我比较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是国内没有的。我在乌克兰一共呆了8年时间,这8年乌克兰一直处于不能说动乱,但和国内情境不一样。举个例子,在国内我们都可以有效地设想未来,比如我今年存多少钱,明年我房贷该怎么还,我可以一步步地对未来有个计划,但在乌克兰不是,乌克兰一直处于比较无常的状态,比如汇率,时高时低,有时会变得非常吓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我之前读预科的城市,现在已经独立成一个国家了,你能体会这种感觉吗?说不准这个国家明天会怎么样,它始终给你这样的感觉。你的情感和思考会更注重当下的问题,而不是做很长远的设想,这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
《海鸥计划》布面油画 90×180cm 2016年
艺术中国:回到中国,你认为中国和乌克兰在艺术上的差异是什么?
江源:以前我是想做一个正儿八经的画家,但是回来之后发现,因为乌克兰和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完全不一样,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现在更多的是西方的当代艺术进来,与我们的文化结合,与我在乌克兰时那种苏联式的体系是完全不一样。在乌克兰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画好画,可以做一个不错的艺术家,但回来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回来才有正儿八经研究西方艺术史的需求,以前可以只知道有这些西方优秀的画家,我按照自己的方式画,等技艺精进,比他们做得更好,但回国之后发现,你选错道路的话,就会使不上劲。绘画,被边缘化了,我们也会经常讨论绘画死亡的问题,所以回来后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了。你会面临自己一个抉择,就是以前想去做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以为画好画就可以,但在的现实环境里可能性不太存在了,所以要重新设想自己该怎么办,这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
《秘密的爱》布面油画 2017 150×200cm
作品阐述:泰戈尔在《家庭与世界》里这样比喻危险的民族主义:“今天我发现,我喝的这种酒就更加可怕,这种酒既不需要去购买,也不需要倒在杯子里,它在我的血液里早已酿造好了。我有什么办法呢,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来渡过吗?”
艺术中国:自己的想法会坚持吗?还是做出了改变?
江源:当然是改变了,因为艺术就是社会情境的产物,转变还是挺大的。现在我会对观念性的东西更感兴趣,自己的创作也是偏向这方面,但是我还是保留了一些我认为身上最重要的一些东西。
艺术中国:在你创作的时候,更关系哪些主题?你灵感的来源是什么?
江源:我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思考绘画本身的问题,我的注意力更加放在艺术以外的问题上,比如说我现在创作的主题,都是从心理学或者社会学的角度,也有是社会新闻事件的反应……我更在意这些,我把注意力放在绘画之外。
《高原人》布面油画 250×135cm2014年
艺术中国:请介绍一下你获得靳尚谊青年艺术奖的作品《高原人》?
江源:我今天的创作与《高原人》已经有较大的转变,《高原人》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件作品是不需要阐述的,但现在做的东西就需要一个文字性的依附,我觉得二者并不存在好与不好,只是因为方向和标准不一样了,是一个转变。
艺术中国:获奖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江源:其实我一开始就感觉自己能拿奖的,但没想到会拿大奖,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可能我是在投稿者唯一一个海外学历的,当时有顾虑,没有在国内受教育的经历,会不会没有资格,所以还是挺意外的。
我还是比较关注怎么把作品做好,只有把作品做好,获奖等现实的奖励才会跟着来。艺术家是一定要不停的创新和尝试的,所以自己还得继续走。
《斯芬克斯的面貌》(细节图)
艺术中国:对自己的未来是如何计划的呢?
江源:以前的热情是在自己没有很多选择的情况下,带着自身、身边与社会的局限性,只有一条路,能把自己的热情放进去,慢慢成长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比较自由的境地,而这个境地里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个时候很容易迷失,这时必须再做一个决定,做一个“偏见”,这非常重要。因为不做决定的话,很容易走向很虚无的境地,失去创作的动力,做什么都不是太确定,也不会有激情。激情与确定性都是相连接的,所以,面对今天艺术的情境,我必须做出选择。虽然这是一个“偏见”,但还是要执行下去才行。
《斯芬克斯的面貌》 155×232cm纸上数码冲印、昆虫标本 2017年
作品描述:
人面天蛾亦被称为"斯芬克斯"蛾,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拥有人面兽身的怪物"斯芬克斯".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会端坐城外的悬崖上,用谜语质问过路的世人,猜不中者将会被吃掉,俄狄浦斯最终猜中了谜底——-"人",羞愧的斯芬克斯跳崖而死。斯芬克斯是人类对死亡、恐惧与诱惑的心理投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直接面对它们,还是仅仅将自身人性中永恒的矛盾投射到神话中或其他生命身上。作品《斯芬克斯的面貌》利用互联网识图技术分别对6只斯芬克斯蛾背上的“人面”花纹进行识别,并将此次认知的所有结果呈现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