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徐悲鸿学术研讨会(上)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54:28 | 上传: 2009-04-05

    所以我觉得对徐先生的研究,不仅是对徐先生个人的研究,而且是对这一代人的认识,也是对我们的这一代甚至两三代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二十世纪的苦难和崛起的过程当中的这样的一种关系的认识。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研究徐悲鸿先生,在至今,在当下,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这个会挺必要的,我是很赞成开这个会,我觉得我们应该作为后人,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作为我们的同学们,要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先辈,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应该是爷爷辈的这些艺术家,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一种爱国热情来走完自己的一生的,我觉得这个对大家都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所以我在这里也代表我们中央美术学院感谢炎黄艺术馆主办和策划了这个会,也感谢各位教授,谢谢大家,我就说这么几句,谢谢。

    主持人(王璜生):非常感谢潘院长,我觉得这次研讨会选在这一天,而且在中央美院举行,它有一个很特殊的一个意义,在1950年的4月1号,徐悲鸿院长在当时大会场上说了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句话,这个研讨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举办,我们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一个安排的。我想请徐冰院长也讲几句。

    徐冰院长: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多的讲的,咱们还是把时间留给专家,学者,研究徐悲鸿的这些学者,让他们来发表意见。今天实际上是中央美术学院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去年我们经历了九十年的一个校庆,但是从真正的中央美术学院真正的开始,实际上是在1950年的4月1号,就是今天的这个日子,徐悲鸿院长作为我们的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经历了这么长的一个历史的一个脉络,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到今天,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的一个规模和整个的一个校园和各种发展的结果。这和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外上次在炎黄艺术馆徐悲鸿的纪念展开幕式我也去了,这个展览比较全面,同时能看到徐悲鸿先生更多的原作,我觉得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确实也要感谢炎黄艺术馆的努力。我发现徐悲鸿先生他有一个特点是非常特殊的,是很多艺术家所不存在的,他几乎每件作品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个案,因为在他身上有绝对的西方的这种19世纪的素描的训练,和中国的传统的,甚至包括民间艺术的影响,包括他父亲的影响,也包括线描什么的。这些东西在他身上形成一种很矛盾的关系。所以他的每一幅画,你发现他都在重新开始考虑这张画应该怎么画,实际他不依据传统的这种像纸抄纸的一种方法,他也完全是不依赖于欧洲的素描的这种,实际上他素描画得非常好,但是他完全不依赖那个东西。所以这都是给我那次看展览一个很新的感受。他的艺术给我们下了很多的可探讨性。对于咱们,这种课题具有可探讨性,我觉得对一个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多少代人都会遇到这个。

    另外我想再强调一点徐先生其实要说年龄,并不是高寿,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这个也是值得咱们后人来思考和借鉴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把自己的个人的艺术和整个民族,和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之间这种关系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和关系上。就是他作为个人的艺术,其实他做的是一个大的艺术。这点我觉得也是咱们后人需要反思和借鉴的东西。

    另外一点,是他的这种人格和教育上的魅力,这么多的学生拥护他,多少代人纪念他。在90年的时候,我们编过一本《美院往事》,那里面很多代的学生都对徐悲鸿先生都有一种很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这些东西我觉得就是人格的魅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需要继承的东西。我只是说一点我个人的一个感受,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璜生):谢谢徐院长,这次研讨会还有展览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一个构思,还有完整的学术活动,因为像徐悲鸿的展览,还有徐悲鸿的研讨会,还有有关的出版,文集等等,已经不少了,但是我们像这次这样一个研讨会的组成呢,我们也觉得就说是一个新的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还是挺认真去做的一个活动吧。因为我们发现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学者,他们都从各个方面根据新的材料,还有新的一种历史的一个背景,来探讨徐悲鸿的一些问题。那么这些论文,包括挖掘到一些新的材料也好,或者说从一种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对徐悲鸿艺术的再研究等等。那么形成了很多的新的一些成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阶段性的一个研究,能够将这些成果呢,更为完善地表达出来。通过下面我们的展览的有关的画集,还有文集,相关的出版物,将它作为一个成果给呈现出来。那么我想下面我们先请朱青生先生来对这个研讨会的专题做一个陈述。

    朱青生:谢谢王璜生教授,尊敬的潘公凯院长,尊敬的徐冰副院长,老师和同事,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研讨会的设想,学术构思,这个研讨会是炎黄艺术馆何炬星馆长、王璜生教授、我和郭小力等人一起来商量的结果,这个学术的策划是和一个展览相联系,这个展览是将于4月10号结束,是3月9号开始的徐悲鸿的大展,它的全部的名称就是“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徐悲鸿大展”,现在这个展览在炎黄艺术馆正在展出。昨天晚上何馆长因为伤病滞留外地不能到会,特别打电话跟我说,已经有二十万人参观了这个展览,这是炎黄艺术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一个展览。这次展览会的内容和讨论会的内容相辅相成。展览中间和讨论会中间其实我们都在设计追求一些学术问题,这问题分成两块,第一块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或者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周年的今天,六十周年的这个时刻,徐悲鸿先生决定留在北平,不迁到南方去,留下来追随共产党,建设新中国,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政治的选择,也是一个艺术相关的选择。那么何以如此?在这个过程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件,这是我们在设计这个展览的时候相关的一个学术题目,这个题目已经由一个非常精致的一次活动把它呈现了一半,今天将会有另外一半在这儿展开,就是说会有一些学术论文来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考证。上一半周的事情是当时代表毛主席、周总理去留徐悲鸿的当事人,还有三位硕果仅存,这就是冯法祀教授、廖静文馆长、侯一民教授,他们都在这一天,三月的一天来到美术馆里面,在展厅里面当着大家的面重新争议那个漆黑的夜晚,田汉是如何,戴着一个什么样的帽子走进了,潜入了徐悲鸿先生的家,来传达“我们要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希望他留下来建设祖国。这个过程惊心动魄,今天想起来,犹如风雨在耳。当时就使得我们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多了一些气氛,又多了一些深层的回忆。虽然老人们已经老了,他们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互相打岔,因为他们听不见别人在说,但这些细节更增加了我们历史的苍茫感,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活动。

 

     1   2   3   4   5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郎绍君谈徐悲鸿大型艺术展
 徐悲鸿大型艺术展开幕式
 范曾:关于艺术 人生 祖国的对话(下)
寻找"当代"以外的可能性——叶永青专访
谭平谈抽象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