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设计之都”与都市设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7 18:07:0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崔有斌

 

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雅之先生从素材、群体、破绽、气场、偶然、沉默、暧昧、原型八个方面论述了设计之中的人与物及其相互关系。他认为,事物强烈的、有冲击力的存在感,就是设计的原点。他的设计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素材特殊的钟爱以及珍惜,并会把材料真正的质感尽量表现得完美和淋漓尽致。黑川雅之先生说他的构思是先喜欢上某些材料,然后考虑根据这些材料能做成什么。黑川雅之认为,“群体性”就是每一个具有个性的零部件的组合,变成一个和谐的大环境。破绽是和“死亡”有关的概念,有生命的东西,只有当它生命消亡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它真正的美。玻璃制品很美,但很易碎,正因为易碎,我们才万分珍惜它。“偶然”不是由人们的策划和企划的意志所决定的,我们要尊重偶然,日常生活当中也要经常更换自己的想法。“沉默”指设计作品当中的沉默感,从中能感觉到东方设计和理念中回归原点的意思。中国是有着非常灿烂文化的大国和古国,也需要有一个寻找和回归原点的过程。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洪教授从“比较世界六大设计之都”、“深圳的城市发展与沿革”、“文化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欧美文化看现代文化的特征”、“深圳在建立创新型社会历史转折期的文化发展策略”、“设计之都建设的理性思考与整体战略”六个部分阐述了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文化策略。通过纵向历史上各个阶段和横向与其他设计之都的对比分析,提出创造新文化、品牌文化、时尚文化是深圳“设计之都”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教授、著名服装品牌Burberry前设计总监John Hopkins先生介绍了当代服装设计中时装画的地位。他指出,服装插画在文化革新和服装视觉语言当中一直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John Hopkins先生简要介绍了服装插画的历史背景,并重点介绍了服装插画史上几个著名的设计师的作品、风格特点,及其对服装设计发展的贡献。他介绍说,在目前这个数字摄影如此普及的时代,插画设计对于有购买能力的名流人士充满吸引力,为提高服装产品附加值发挥重要作用。John Hopkins先生指出,在与时装插画师的几次合作当中,我们看到服装插画可以通过体现产品和同类产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增强产品的视觉价值,从而提高竞争能力,如今每一季各种服装店的设计琳琅满目,展现差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薛义教授从如何架构从“普通学生”向“设计师”的转变、南开大学“设计主导教学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南开大学“设计之源”课程举要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的思考。薛义教授介绍说,通过设计主导课程的实践,强调设计为课程的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其中“设计之源”部分突破了传统以造型艺术和三大构成或装饰类等课程为主体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快速进入设计状态,并能全方位地感知形式和设计的内涵。在创新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在人文,特别在自然中发现元素的构成法则,探索掌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优秀的设计又回归于自然的科学境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创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鲁晓波教授的演讲“价值、体验与设计创新”通过具体设计实例探讨了什么是价值的问题。他阐述说,价值的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功效。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人类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和完善。这是我们最终的价值。今天的设计,太多地沦为商业工具。我们要反思、回到设计的原点。我们要创造价值,我们要通过设计,减少、消除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负面意义,充分发挥和利用世界万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即创造价值,以此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应该致力于这样一种目标,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缺乏价值,设计创新往往成为技术、市场推广的工具。体验设计有很多特性,如故事性、游戏化、娱乐性等。今天有很多设计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体验引导消费者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产生感悟。工业设计原来强调造型、交互,信息时代则越来越强调认知、体验和交互,越来越强调非物质。未来的技术非常可怕,设计师的责任是要用人文来引领科技,创造真正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否则未来机器人就有可能替代人类。

12月3日下午,与会的国内外嘉宾和深圳本市的设计师按设计专业分组讨论,涵盖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如果说前两天的大会发言、演讲的题目较为宏观和综合,专业分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则更为具体、深入。分组讨论由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各系主任主持,采取专家、设计师演讲、听众提问、自由发言等互动方式进行研讨,力求拓展研讨范围,开阔专业视野,增进与会者对现代设计各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专业研究寻找契机和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