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解读金、银、铜奖
——写在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之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2 18:56:57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铜奖1:戏剧海报 - Louise与熊

作者:Francois Caspar 法国

这是一张典型的法国风格海报,轻松、自如、潇洒、浪漫,一种很唯美的风格,整个画面让人感到“舒服”。这是在初评时就一下跃入眼球的作品,本以为她可以走得更远,但最终未能抵挡住“个性”与“非常规”的攻势!


铜奖-戏剧:Louise与熊

铜奖2:印刷厂贺岁海报

作者:Niklaus Troxler 瑞士

无独有偶,一共6件的金、银、铜奖竟然有两幅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却风格各异!坦率地说,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我全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也正是其高明之处!这幅作品以两种透明的宽色带交织而成的各种词汇文字,以很灵活、很趣味的形式,完成了一个印刷厂的贺岁之作,给人以喜庆、轻松、幽默之感。虽然感到有些遗憾,本应该在作者所获得的两个奖项中“让”出一个给其他的设计师,但同时,从心底里说一句:恭喜你,Niklaus!


铜奖-印刷厂贺岁海报

铜奖3:公益海报— 人·犬

作者:Junya Kamada 日本

这是一幅出自日本设计师之手的海报,广告语“犬留下之物,就是人遗忘之物”。幽默地在无声叙述着一个有道德、哲理的故事,耐人思索。


铜奖-人犬1


铜奖-人犬2

写到这里,心中还是闪出一丝遗憾与苦涩,因为这次在所有的获奖作品中,没有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入选。细细想来,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是评选与竞赛本来就是一件残酷的事,又带有各种偶然与必然的因素。特别是今次所设的奖项不多,从千余幅作品中选出6幅获奖作品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定夺之事,这脱颖而出的几件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凸显了各自的风格、品质与实力,比赛本来就是实力的竞争;其二,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平面设计方面,中国“尖端水准”的设计师的实力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平等对话与竞争的实力。但也许正是在海报这个项目上,有一些“细节”值得引起业内人士注意。坦率地说,这些年来,中国平面设计界的“自娱自乐”现象较为普遍,加之海报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常用的宣传媒体,因此也为“假海报”提供了一个盛行的“市场”。我这里所说的“假海报”,是指忽视实际的信息或服务功能而过多地注重艺术表现的海报,这类“海报”其实只是一张图形创意的作品,因为海报的最大功能与作用无疑是对信息的传达。这个“假海报”现象不仅在中国大陆、港澳台有之,在韩国、日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次在评选过程中,日本设计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很有感慨。因此,从初评到终评,经过评委们认真的讨论,事先都对这个问题有过足够的重视,并制定了实际的评判标准,大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审视:首先,是海报对信息的传达是否正确,作为一幅海报,信息一定要清晰,即使是为“自己”做的海报,也应该具备海报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评选的过程中,评委们经常交换意见并利用各自的语言优势进行互补以了解海报的真实性;第二点,我们非常重视设计师针对主题所选择的设计“切入点”,以及其创意思维的水平与新颖程度,这是设计师的智慧体现;第三点,便是设计师在图形表现上的能力,包括对工具与手段的使用、表现力的体现,等等。总之,一幅好的海报作品,往往在这几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假如从这几个方面去审视这次中国参评的海报,尽管有一些在图形表现上很有水准的作品,但一旦涉及到海报的信息传达功能的时候,往往会显得底气不足。这可能也是此次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未有佳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设计师张世峰的电影海报“黑户”在众多的作品中杀入了前九名,虽然最终未能进入前六,却也可圈可点,他的作品在对主题的诠释与表现形式的结合上,引起了评委们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写到这里,我在想,一次评选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连评委们也觉得“特别”,其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个结果,也许能引起人们的一些新的思考?也许能给业内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假如真是如此,那么,这正是这种评选的意义所在……

   上一页   1   2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2009重装上阵”——记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文化海报大赛
·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全国高校巡展
· 201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志愿者招募工作隆重启动
· 伟大的时代必将成就伟大的设计作品
· 第五届设博会十大新锐人物角逐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