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2 18:17:04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王凯

双年展的能量确实不容小觑。两年一度的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建筑双城双年展”)让虽已是寒冬却依然温暖如春的深圳,变得热闹起来。

12月6日,2009年建筑双城双年展在深圳开幕。这次展览的开幕地点虽然选在了深圳市民广场,但却很难从严格意义上框定展览的具体展场。今年的建筑双城双年展关注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激活市民中心和市民广场提供可供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平台,动员市民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公共艺术当中,所以展览也就显得格外“非传统”,主场地是深圳市民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分展场在深圳湾大街和益田假日广场,横跨城市东西的空间布局,致力于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展场。总策展人欧宁表示,本届双年展带有更强的公民色彩,“新的含义就是公民的建设”。

建筑双城双年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大学、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并与香港进行跨城合作,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以城市/建筑为主题的国际双年展。首届展览于2005年举办,由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策划,以“城市开门”为主题;第二届展览于2007年举办,由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策划,以“城市再生”为主题,并开始与香港合作,创造出“双城双年展”的模式。该展览已成为国际建筑界和城市研究领域两年一度的盛会。本次展览以“城市动员”为出发点,旨在探测当代城市对社会生活的营运和组织,以及在行政动员、商业动员、民间动员和学术动员方面的可能性。5位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女策展人碧翠斯盖里里、太田佳代子、侯唯唯、姚嘉善与欧宁协同工作,共组织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主要以大型临时建筑和装置为主,强调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而研讨会、对话和工作坊项目则是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危机等,致力于把本届双年展变成思想交锋和话语生产的一个平台。

整个展览归纳为6个章节,包括“在南方”(该章节主要参展作品针对深圳的特殊现实来创作)、“渔农考”(该章节主要思考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造城热”(该章节探讨在亚洲地区过渡城市化的问题)、“回到街头”(该章节研究公共空间的使用)、“游乐场”(该章节强调趣味性以吸引市民参展)、“未来城邦”(该章节主要以新媒介作品表达对未来的畅想),以个人叙事的方式解构展览。

今年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周的活动颇多,包括影像、不同类型的装置、表演、诗会、露天电影展播、论坛等,从5日—9日每天都有不少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参展项目达67个,来自10多国家和地区,国内参展人和国际参展人的比例约为3:7。

此外,本届双年展还策划了“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特别项目,邀请9位作家访问9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已建成建筑物,创作9篇与建筑相关的小说,小说和建筑资料及建筑师介绍已出版,并通过双年展网站收集观众需求,与旅行社合作,帮助观众前往中国境内不同城市亲身体验这9个已建成参展建筑物,以此来摆脱“建筑展只能展示图纸和模型”的刻板印象。本届展览还安排了岭南派建筑大师夏昌世的个人回顾展,打破一般双年展的群展模式,发展为深入的个案研究。此外还有城市建筑电影展,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电影资料馆精选了8部1920年代至1950年代与城市和建筑相关的16毫米影片,在露天场地和电影院与市民分享。12月22日,著名建筑师雷姆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将为双年展主持长达6小时的马拉松对话,采访超过20位中国不同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敦煌为他准备了人生画廊 ——纪念“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平山郁夫
· 蒙娜丽莎:有眉毛 左手指曾被改(图)
· 赵之谦:坎坷的人生 辉煌的艺术
· 安东尼.凡.代克自画像创伦敦苏富比秋拍纪录
· 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近百幅真迹将在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