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设计需要了解历史、感悟文化——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汉民教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1 22:33:20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屈菡

陈汉民
 

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在设计专业执教满50年了,学生们特地在9月中旬举办了“视记50——陈汉民从教50年设计作品展”。展品中有陈教授求学时期的绘画作业、早期绘制的招贴画,以及他设计的上百件标志。

“与其说是成就展,不如说是回顾展。”陈汉民对本报记者说,“我希望现在的学生们通过这些作品,能看到在当时特定的教学环境里,我们是怎样学习、工作,怎样使设计接近人民、接近生活、接近国家需要的。”

国家兴盛则设计发达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有很多是大家所熟知的,如1997年香港回归的专用标志、北京王府井饭店的商标,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行标等。他还曾多次担任国庆活动的美术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奖牌、体育图标、公共信息等标志的评选。

回顾2008年奥运会,中国设计充满了人们的视野:中国印、福娃吉祥物、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可以说平面设计在这次奥运会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科技的中国。“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谈不上什么设计。”陈汉民说,“那时候经济条件落后,大家吃不饱肚子,衣服只求能穿暖,男女老少统统都是一个颜色,没有任何个性可言——那个年代不需要设计。”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建院之初组建了两个专业:陶瓷系和装潢设计系。“这两个专业反映了国家的需要,当时国家正在发展经济,所以需要提高平面设计水平。平面设计当时称作装潢设计,再具体一点叫工商美术设计。”陈汉民回忆道。

如今我国的设计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个国家的经济越繁荣,设计的力量就越强大。设计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陈汉民说,只有经济文化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才需要设计,同时设计从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很难说有这样的国家,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设计却非常落后,或者经济水平非常落后,设计却非常先进,这是不可能存在的。”

朝前迈,更需回头看

1980年,陈汉民到法国考察,期间到一个服装公司参观,观看了厂方组织的一台模特表演,所闻所见让他眼前一亮:世界原来如此多彩!当时,一个时装设计师还预测说,明年的服装流行色将是紫色,陈汉民很惊讶地问对方何以这样预测,那位设计师说:“知道过去就能知道现在,知道现在就能分析将来。”这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

“搞设计需要了解历史,需要感悟文化。”陈汉民说,他把这一观点总结为三句话:回头看、朝前迈、快一步。“大家现在只知道‘朝前迈’,却不懂得‘回头看’。试想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怎么朝前迈?那一定是盲目的,没有根基的。”

“现在的一些年轻设计师不但要前卫,还要搞颠覆。然而历史、文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们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延续,设计怎么可能只去追求颠覆性?”陈汉民认为这是现在设计界的不足。“如果硬要杜撰一个天外来客,那么,这种作品肯定是脱离实际、人文、价值观和审美观的。”

陈汉民设计的优秀作品有上百件,每件都特征鲜明、易懂易记,在这些作品背后有一个“简单”的设计观:中国风、民族情、国际观。说到国际观,陈汉民表示,中国的广告标志从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刘家针铺”,到现在各种琳琅满目的广告、包装,经历了几百年,这是一个外来经济侵入、继而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果。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特别是今天,我们不能避开国际交流。然而,中国设计能否与世界接轨却值得探讨。

“与世界接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陈汉民说,“设计的功能部分可以接轨,因为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携带、使用都要符合人体工程,国外有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但是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却不能盲目趋同。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容,仅靠外国的‘表’来满足形式上的需要,那是舍本逐末。”

电脑不能替代我们的大脑

陈汉民2000年退休,但他并未离开教育岗位,而是被清华美院聘为教学督导,仍然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陈汉民早期设计的招贴画,这些作品都是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手绘而成的。走进作品,细细的笔触清晰可见,在场的年轻设计师无不叹服陈教授的精心和细心。有些徽章类的设计,陈汉民不仅要画出来,还要做出模型,一把尺子、一把圆规、一管牙膏和些许颜料,硬是把有机玻璃打造成金光灿灿的奖章。

“现在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把基础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也确实是我们受益的东西丢了。”陈汉民遗憾地表示。在他看来,设计是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学习过程应该从写生到画黑影画,然后再提炼,最后使之变成图案,这个过程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方式的锻炼和转变。“而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很少画草图,随便去图书馆翻一翻,看到合适的作品,就加个题目变成自己的创作。老师一看形式、内容都不错,就打个90分。但是学生其实没得到什么长进。”

电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手绘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而电脑设计出的则是僵化的、模式化的东西,没有特点。”陈汉民把当下千篇一律的电脑设计称作“新八股”。“不能否认,电脑很好,而且必须要用,但是电脑不能解决我们的全部,不能替代我们的大脑。所以我提倡在大学里面,一年级必须重视手绘,到了三年级以上,才可以用电脑完成作业。”

从过去特别强调功能,到如今过分强调审美,可以说设计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走点弯路,线就走不直,很多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这是正常的。但是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上以清醒的头脑,一步步地把设计纳入到一个正常的轨道里面去。将来,我们的教学、设计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个过程,很多问题是不能忽视,而且必须解决的。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我抱着乐观的态度。”陈汉民说。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谈国庆彩车和民族柱的设计──专访清华美院副院长何洁
·  清华美院副院长何洁谈清华美院的艺术教育
· 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谈高等美术教育
·  清华美院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
· 清华美院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
· 台长庚大学用户导向设计Workshop 清华美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