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华的“办法”和北大的“想法”结合起来
文/钱晓鸣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有过在美术学院工作学习二十多年的经历,近十年来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出于院校情结和职业敏感,他一直也关注着高等美术教育的情况,尤其是处在当今知识信息传播迅疾,当代艺术、设计观念多样,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7月25日他出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冯远关于大学的理念是从中国高教的高峰说起:曾经是清华的校党委委员,后来做了北大党委书记的任彦申在他的一本《从清华园到未名湖》的书中这样描述清华和北大:“…和北大的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务虚能力强、喜欢坐而论道相比,清华是一篇论文;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清华的哲学是: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新世界;清华严谨务实,内聚力大;清华中团队精神,纪律严明,处世平和;清华学生整齐划一,成功率高。虽然想法补入北大多,但办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办得成。如果能把清华的‘办法’和北大的‘想法’结合起来,势必如虎添翼。”
立足国情培养合格劳动者
美术家常常给人一种浪漫与众不同的感觉,那么对培养美术家的高等美术教育又该如何理解呢?冯远笑道,我觉得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必须立足于一个中国当下和长远的国情,就是说你培养的孩子到社会上去,从事的职业也好,社会服务业好,个体的画家也好,他学会的本领、掌握的技术在这个社会上,是能够找到饭吃的,他所学会的技能是能够为社会服务的。这个社会需要并接受他所学得的技艺,这是主流和基本原则。中国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服务的受众是谁,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一个立足点。美院的毕业生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否则你培养了一批观念超前、想法很多、能手能力差,进入社会怎么活人?我们的专业院校是国家出钱办的学校,院校培养人,不能不立足国情和服务对象来制定一个大的基本方针。中国处于发展过程中,也许再过10年、20年也变成欧美那样的富裕国家,那个时候艺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可以做些微调。但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制定所有的教学计划、知识理论、课程结构、技术传授等方面,也是要立足于对那时候中国大多数人服务的,包括谋生、养活自己。其次,面对国际艺术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各种尝试、试验,掌握多种本领,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说三十年之前我们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提倡的是的写实主义激发训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教学模式,那么现在应该
让孩子们了解、接触更多新的东西。现在新闻出版、传媒、对外文化交流这么丰富,各种机会非常多。但是不能因为国际美术潮流的变化,就意味着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也必须从这个方向追随、去发展。现代艺术的不断变化和实验艺术处于一种探索的过程中间,它需要一个沉淀和逐渐被理解接受的过程。学院教学主要是传授被实践证明是有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三分之二的本体文化
面对全球化的开放环境,冯远认为,学院、培养并形成一个活跃的思维方法,一个开放的心态,一个善于学习别人优长的教学机制和培养人的模式。也许这样我觉得会显得全面一些。在这种系统学习中,不能一半对一半,至少三分之二对三分之一吧。主要的东西是中国文化教育,中国传统绘画和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然后有三分之一时间鼓励你去接触新东西,了解新东西,进行新的尝试。这是高等教育,只能取中,它不特为少数人服务。至于说在研究生阶段,你可以去分门别类,可以因材施教,可以针对某一个人的情况来制定培养方法。你对大多数的本科生,你要让他掌握最基本的用专业谋生的本领。我们每年从高等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国外的设计与架上艺术画之比是7:3、8:2甚至是9:1,那天宣布我任名誉院长后,我到他们办公室跟几位领导一块坐了一坐。我说我奇怪你们中央工艺美院当时为什么没有专为中国设计艺术学院?这几十年,设计发展得那么好,大家一直在说设计地位不高,连一个自己的中国设计学院的牌子都打不出来,中央工艺美院原来是有雄厚根底的,而且师资主要力量都是从事设计专业。现在,既然改为美术学院了,那么设计与造型就要并重。现在,对美院未来发展的结构布局我想未必也要象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等,下面都成立一些二级小分院,我觉得称谓变化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的是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符合发展需要,最后是这个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怎么样。我不要求学科多么地全面,或者跟国际潮流多么得紧,而是在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具有自身优势、特色和学科水平。
不拘一格不受体制限制聘教授
现代大学校长都把招揽名家、教授和筹集资金作为主要任务,但我国目前的体制对教授的聘任还是有诸多限制。对此冯远表示,对于国内也包括国外一些具有较大知名度的艺术家、教授,只要教学需要,我们可以作为客座或者兼职教授聘请来发挥作用,把他们编入教学计划,不管你六十岁、七十岁,只要身体行、本人愿意,可以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补充教学,一次建立一支编外、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与聘请教授相联系的就是课程设置了。在今天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及其课程设置,都是要对大多数毕业生走上社会就业负责的;其次,面对国际艺术的各种新思维、新观念的交流影响,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去学习、了解、探索、尝试,掌握多种本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又要警惕一味地追随国际潮流去变化,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也在向国际化发展,但实验性艺术,美术教学的改革尝试,都要经过一个建设与完善的过程。我们还得严格要求学生学好一些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性的本领,同时吸收现代艺术的优长,这样就会全面些。在课程设置中,基础专业的内容宜占到2/3,而实验性的内容不宜超过1/3,审慎对待课程结构的调整。在创作上鼓励年轻人尝试新东西,但在本科生教学上,仍应侧重基础性要求,研究生阶段可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尝试一些探索性课程内容。
教学重点在公共经验内容
冯远认为,称职的教育家应该能够兼容各种各样的学术主张,并善于以一个主流的价值标准来对教学做出评价,把这些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好的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学生应该学哪些?艺术教育教什么?叫艺术的基本规律。本科生、研究生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他们要掌握的是艺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全面东西,而不是要把某些画家个人面貌的东西直接灌输给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谓教学教共性的东西,叫公共经验的东西,而不是光教特例。特例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发展,你给他空间就行。现在回想起来中国美院教授顾坤伯、朱颖人就是最适合当教师的,因为他们全面,一个人的全面不光是绘画技法全面,还有修养全面,具有对各个学派的容纳量,这样才能叫全面。不光是手艺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