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在中国真正进入生活领域,还是近代以来的事。在城市这个巨大的空间中,雕塑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常常成为一个城市的亮点或标志,并与当代人的生活发生广泛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雕塑家,思考的重心也从架上和私人空间转向更能施展才智的公共空间。日新月异的都市建设和环境改造为雕塑家提供了实现各种梦想的机会。青年雕塑家章华,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
作为一个雕塑家,我们从章华生存的环境和成长的经历中并没有看到什么优越之处,既非书香门第,也没有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幸运。但他天性中所具有的感悟力和想象力,却使他仅仅依靠稀薄的民间滋养便可以扎根成长,就如那些岩缝间的树木,不仅茁壮,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细细想想古代那些优秀的民间工匠,他们给后人留下那么杰出的伟大作品,靠的是什么?手中同样捏的是泥巴,一个可以凭借想象幻化出一个艺术生命,而另一个却只能依靠模子拓出一块土坯。艺术家就是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他们能够把一块泥巴改变成某个形状,把一块石头去掉多余的部分……章华的雕塑作品让我感到,他天生就属于这一类人。
章华的雕塑就其整体风格而言,清新、明快、唯美。与那些沉稳、厚重、强调大体量的风格相比,他的作品充满张扬、流动的大线条,充满动感和青春活力。为此,他用拉长的造型手法,夸张了人体的四肢和腰身,尽情让其伸展、延伸,从而产生一种冲向未来、冲向希望、冲向梦想的感觉。而这种向上、向前、向自己所设定的目标飞奔的视觉意象,正是所有的有事业心的青年人内在的欲望,也是作者本人内在精神的一种外化。这一特点几乎成为章华作品中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性表达,无论是借助一种运动形式,例如表现双人滑的《双蝶》,表现花样游泳的《出水芙蓉》,还是动作本身就具有象征意味的《飞翔》、《飞翔的梦》或者《歌颂青春》,其真正的蕴涵都不在形体动作本身的塑造,而在于一种精神愿望的诉求。这种精神愿望无疑是属于创作主体的,是雕塑家用自己的主体精神牵引他的创作前行,并且以这种精神感染他的观众。
在章华的雕塑作品中,另一个必须提及的是他选取的题材。那些来自童年的记忆,是他储存于自身的艺术资源。他的《童年记忆》系列作品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种质朴的生存经验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在章华的心中,恐怕再没有什么比这美好的东西更值得他挖掘和表现:春天来了,经过严冬之后的孩子感到了一种温暖的降临,一头长发该剪一剪了,孩子心中这种美好感觉谁能知道呢?只有章华知道,因为,那分明就是他自己亲历的感受。这样朴素的主题之所以会做得如此动人,正是因为艺术家心中久已酿就的那份美好感情。说到底,这也是成就艺术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海风(雕塑) 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