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市场

业内热议艺术品金融的发展模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1-26 09:51:26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艺术品金融发展模式与未来专题论坛

11月25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艺术品金融发展模式与未来”的主题演讲中,针对艺术品与金融的关系、两者如何结合以及艺术品金融化的未来前景等问题,来自艺术咨询业、拍卖行业、企业界以及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摩帝富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先生指出,艺术品金融化必须以专业性和专业化为前提,要有独立的艺术评论机制和风险意识;首先要有艺术史的基础专业知识,才能挑出有价值的作品,其次,还要有专业的市场经验;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艺术品金融化;而当前,一级市场(画廊)话语权薄弱,二级市场(拍卖行)主导整个方向;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一旦卖了高价,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再加上缺乏重要的艺术评论机制,在这种状态下,对进行艺术品长线投资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对一个当代产生艺术作品,美术史家始终没有介入,没有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艺术评论机制;只是市场在介入,而市场又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最终,只能靠二级市场来决定的作品的价格;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和金融结合是风险大于获利的。

保利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先生表示,保利从来不做艺术品基金,艺术品金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同时也充满风险;如果是买股票,不涨还可以套现;但是艺术品如果说卖不出去,那后果就是油画变成了油画布,中国画变成了一张纸。尤其是艺术和金融放到一起,这里面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几年前有四五百只艺术品基金,现在大部分都失败了。

上海西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干瑾女士则把艺术品与房地产进行了对比,房地产是有标准的,其价值是总会显现的,但艺术品是没有标准的,是不能用房地产的规律去揣摩的;房地产绑上金融可以上到另一个高度,但是艺术品就未必,如果把艺术品作为一种冲动性消费,那后果就很可怕。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发起人兼秘书长郭羿承先生则从艺术授权的角度谈了他对艺术品金融化的看法。他指出,艺术品金融化,就是如何把文化艺术内容通过知识产权的操作,转变成金融方面可以去操作和投资的产品。未来文化产业以及艺术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用国外的一些成熟商业模式,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精髓转换成文化或金融产品。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馆通过艺术授权的推广,其授权商品的营业额有原来的每年三四千万台币激增到9亿新台币。因此,他认为,把中华文化的内容转变成版权和品牌,然后通过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去推广,并结合金融力量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才是一个未来的可行发展方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