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剖析百雅轩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得与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22 11:24:52 | 文章来源: 搜狐艺术

百雅轩的盈利之道:打造艺术品产业化之路

由百雅轩发展的三条主线,其实不难了解其欲打造的经营模式,这也为百雅轩负责人的各种公开访谈所印证。

第一,通过艺术原作代理获取收益。百雅轩通过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借助自己的画廊平台为艺术家进行推广,并获取收益。通过分析与百雅轩合作的艺术家名单,就不难发现其所谓的艺术推广与通常一级市场画廊对新人的推广并不相同,百雅轩合作的艺术家均已是艺术界或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因此,似乎应该更宽泛的理解“收益”的概念,即,首先是知名艺术家与百雅轩联合的乘法效应,为百雅轩的品牌价值带来增量;其次,兼具收藏性质的推广,即便以收藏为主,销售为辅,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收入;最后,通过前期的推广合作,获得艺术家作品的版权,有效增援了下一级市场的开发。

第二,丝网版、珂罗版版画的销售收益。百雅轩推出的丝网版、珂罗版作品,堪称其最重要的两大类产品,它们都是在艺术家授权的作品基础上,采用丝网印刷或珂罗版复制技术进行再创作和印制而成的。百雅轩推出的丝网版画限量99张,一般定价在5-10万元不等,其中吴冠中丝网版系列作品单幅售价超过10万甚至更高。珂罗版画限量500-600张,一般定价在千元不等。随着规模化的运作和版画创制技术的臻善,丝网版及珂罗版销售成为百雅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第三,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百雅轩曾尝试用艺术家授权的作品图样,出品工艺丝毯、珐琅瓷、丝巾等衍生产品,但并没有获得较大突破。

百雅轩的重组风波:也许并不是资本的错

百雅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她的团队,从几个人变成了上百人;她旗下的艺术家,从一个人变成了十余人;百雅轩播撒美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但更为可贵的是,百雅轩在艺术品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以先行者的姿态为行业发展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艺术品版权的经营。也许有人会说艺术品版权早已在国外司空见惯,但必须看到在国内还仍以艺术品原作收藏投资为主,且版权意识淡漠的大环境下,百雅轩的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以百雅轩自己的话说,她是国内第一个以高端艺术品版权为核心,打造艺术品产业化之路的文化企业。这应该是百雅轩品牌得以深入人心的真正原因吧。

百雅轩似乎顺理成章的成为国内第一个引入风险投资的艺术机构,这与她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无关系。当其盈利模式已逐渐清晰,并且该利基市场已经被认为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时,无论是资本,还是百雅轩自身,自会形成天然的合力,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如何将这个模式继续优化并放大,进而将企业做大做强。这与通常的一级市场画廊存在明显差异,后者对艺术家的推广过程是缓慢且颇具偶然性的,强调惜售和有选择性的流通,但百雅轩则被认为是可以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的。由此看来,其实资本的诉求与百雅轩的渴望并不冲突。但为什么共同的目标却未能达成好的结果,笔者暂且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一二。

第一,战略与策略的错位。战略管理鼻祖迈克尔·波特这样解释战略,“ Competitive strategy is about being different”,百雅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所选择的利基市场和以“艺术版权”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即“让高雅艺术进入民间、走入生活”——这是百雅轩得以立的关键,也应是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纲领。但从百雅轩的经营策略来看,却与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例如,总结大多数消费者的反应,他们会认为可选择的作品较为有限,以及现有的作品普遍价格偏高——这当然与百雅轩所采用的产品开发及定价策略密不可分。或者说,百雅轩通过产品和价格的安排,实则将目标市场对准了较为高端的收藏、投资类群体,而并非一般消费型大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