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剖析百雅轩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得与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22 11:24:52 | 文章来源: 搜狐艺术

听闻百雅轩缩编和重组的消息,一半是震惊,一半是失落。百雅轩创始人退出,由资方接手,是改革后继续运营?还是清理库存后果断关闭,从而尽可能挽回投资损失?一切都还没有着落。

还记得仅仅5年前,2008年,时值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特殊和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年,却是百雅轩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光。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前进的脚步,挥舞着吴冠中先生的大旗,陆续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展览馆和报刊端头,可谓赚足了眼球和信心。经历了4年或艰苦或快乐的探索,2011年,百雅轩宣布将牵手IDG资本(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艺术资源整合运营平台。而一年又有余,百雅轩不得不以缩编和重组“暂别”舞台。可能会有很多像笔者一样关注百雅轩的人,除了莫名于个中缘由,更是倍感失落,因为无论怎样,百雅轩都将是本土艺术机构探索艺术版权经济、产业化发展以及尝试联姻资本市场的一个绕不开的标杆。

百雅轩的崛起之路:“让高雅艺术走进生活”

200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从高峰跌入低谷的惊险一跳,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年初原本向好的市场表现迅速下滑。据雅昌艺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艺术品秋拍成交总额为76.18亿元,仅占2008年春拍成交总额的60.80%,为2005年秋季以来,成交总额最低的一季艺术品拍卖会,这也是自1992年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秋拍成交额首次低于同年春拍。

就在大多数人都在准备提前“过冬”的时候,市场的寒冷没能冷冻她的热情,反而成为她实现市场开拓并迅速扩张的契机。2008年3月,已成立五年的百雅轩创新性的将“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搬入了彼时尚为当代艺术品天下的北京798艺术区。“将经典艺术带入798,展览没有门票,没有开幕式,没有领导”的话题为人所称道。除此之外,笔者也还清楚的记得,百雅轩为吴冠中先生出品的第一套限量丝网版画作品在798展览现场热卖,并出现了不得不提价惜售的情形。展览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百雅轩”这个艺术品推广机构的名字开始步入很多人的视野。此后,百雅轩还先后在上海、山东、山西、广东等多地举办了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吴冠中艺术作品展,其间热络,自不难想象。

直到2010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仍并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却已然嗅见复苏的气息,赫然直奔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品“亿元时代”。而就在所谓“圈内人”沉浸在一些艺术家作品成交价不断刷新的狂欢中时,百雅轩却带着她的梦想和战略,自信满满地将矛头指向了另一片蓝海,即“让高雅艺术走进生活”,走进民间,走进千家万户。

笔者暂且将百雅轩在此期间的发展归纳为三条主线:第一,突破以吴冠中先生版权经营为核心的瓶颈,继续扩大与国内其他艺术家的合作,包括黄苗子、罗尔纯、王怀庆、罗中立、尚扬等艺术家,都与百雅轩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继续投入并巩固百雅轩版画院的建设,艺术家们会亲自参与及指导版画的制作和出版,百雅轩也注重引进来自专业院校的艺术人才,还有专业的丝网印刷机和版画纸,并和法国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康颂纸业达成战略合作;第三,除了在中国美术馆附近开设的画廊门店,又陆续开设多家画廊,包括北京国贸商区的百雅轩CBD画廊、上海莫干山百雅轩画廊,山西百雅轩画廊,广州百雅轩办事处、北京798百雅轩艺术空间等。除日常展销外,百雅轩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或联展,提升品牌价值和吸引人气。百雅轩的业务版图进入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扩张状态,一时间风生水起。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