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谁能领军亚洲艺术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03 09:53:13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现场

香港热热闹闹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已落下帷幕。香港艺博会创建于2008年,从今年起邀请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掌管,更名为“ArtBaselHongKong”,这不仅标志着公认为世界顶级的艺博会正式进入亚洲,还使港岛内外的艺术经营者大为振奋。一时间,“香港将成为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话题议论纷纷。

开幕第一天,我飞赴香港观摩。艺博会设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会展中心,国际化气氛浓烈,以艺廊荟萃、艺术探新、亚洲视野、艺聚空间和艺文出版进行展区分割,各展区均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虽然比瑞士的巴塞尔艺博会规模小许多,但已呈现了一张美丽脸孔,吸引了全球各地博物馆的高管、知名收藏家和策展人以及一些重要艺术家前来,有些展品一夜间就被购去换了新的主人。

香港吸引全球目光

其实,在巴塞尔艺博会入主之前,香港已是一座国际化都市,但港人力求更开放的融合,更专业的运作。2006年,巴塞尔艺博会的主事者考察香港艺术环境,给出了一张不合格的答卷:所看的35个画廊中,只有三分之一是较好的,关注的只是中国传统艺术,而非当代世界艺术;美术馆等硬件设施也很糟糕。特区政府从善如流,在此后的7年间,把提升香港美术馆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拨款新建艺术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免税制度和金融服务的软件优势,扶助民间艺术市场成长。至今,香港已有100多家商业画廊,其中有一些进入国际顶尖画廊行列,世界两大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也从2008年开始将所有的拍卖活动移至香港举办。这就为引进巴塞尔艺博会,改造和提升香港艺博会创造了水到渠成的条件。港人并不自我束缚,自己办不好的事,那就借助别人的成功经验,请最有专业水准的人来办。在当今欧美经济处于低潮而亚洲经济仍显蓬勃活力的情况下,香港艺博会的崛起并瞄准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看这一届巴塞尔香港艺博会,感受最深的是通过聚集而来的展品,把握和展示了当今世界的最新艺术潮流。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吸引了全球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目光;每年一度的艺博会都做到这样,这座城市自然而然就拥有了文化魅力,必然成为世界艺术潮流交汇的中心。

上海应该努力赶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能不回顾和对照一下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艺博会诞生于1997年,恰是香港回归那一年,比香港首次举办艺博会早了整整11年,如今规模盛大,运作熟练。实事求是地说,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跨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以来,城市财富急剧增长,影响力日益扩大,尤其经历了世博会之后,在展览场馆的硬件资源上不仅不比香港和亚洲任何一个城市差,而且远胜香港。历史上,上海本来就是中国乃至亚洲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进入中国内地预展,率先看中的就是上海。有识之士早就提议,将上海艺术博览会打造成亚洲第一流的、最有影响的艺术品展示和交易平台,或许,在上海现有的艺术品牌中,艺博会是最有潜力冲上亚洲、冲上世界的。那就要学一学香港,首先明确奋进目标;其次在金融、税收、通关等方面系统地营造艺术品博览及交易的软环境;还要放开胸怀,吸收国内外主办艺博会的成功人士和经验,在上海艺术博览会已经举办11年的基础上,合力提升它的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全球艺术界将目光投向亚洲的现实情况下,上海艺博会和香港艺博会都处在如何走上更高台阶的关键时刻,进者能引领潮头,叱咤风云,退者或原地不动者势必被人超越,沦为二流角色。机不可失,已经确立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应该努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